第2章:“同行”之间的交流



  见到缓步上台的的两位老先生,张奕有些惊讶。赵永义孙永东可是名人,早几年也是电视上的常客,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还上过几年春晚,这几年倒没怎么在电视上见过他们,没想到他们在这演出呢。

  两位先生走上台,赵永义调试话筒,孙永东整理桌子,台下还有几个观众送花,看观众的反应应该是常客。

  收了礼物的赵永义站在逗哏的位置上,笑道:“人来的不少。”

  孙永东道:“对。”

  赵永义道:“我看了一下,今天来的观众老年人居多。”

  “是。”

  “为什么呢?”

  孙永东:“您给说说?”

  赵永义道:“咱们演出是每周二五六日,今天是周五,还是上午,年轻人都忙着上班,所以来的净是些退休的干部。”

  “还真是。”

  赵永义叹了口气,表情略带怜悯地说道:“我问一下,来的这些年轻人,你们是真的没有工作吗?”

  观众哈哈大笑,小包袱抖出来不紧不慢,看得出来,老先生的功底很高!

  “嗨!”孙永东忙拦:“你说这干嘛。”

  张奕看着两位先生的开场垫话,不论是细节的处理还是包袱的使用都称得上完美。

  开场垫话就是和观众聊天儿,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观众带到节目当中来,每个演员的风格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赵先生的风格就是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慢慢悠悠的说,在不知不觉间把观众的视线移到自己身上。

  张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懂这么多,也不知道脑袋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

  他小时候总去母上大人工作的剧团,也接触过说相声的,但也没听他们说过专业知识啊,难道真是那场梦?

  好玄幻啊!

  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赵永义又使了几个小包袱。

  赵永义感慨道:“从创办华文社到现在已经九年了。”

  孙永东:“还真是,咱们是一零年创办的。”

  赵永义道:“是吧,那会咱们也四处走穴,隔三差五的上电视,多好啊。”

  孙永东疑惑道:“是啊,那您为什么要在这说呢?”

  赵永义卖了个相儿,抬手擦了擦眼泪,道:“电视台不让我说了。”

  孙永东疑惑道:“为什么啊?”

  赵永义一跺脚,抬手指着他说:“还不是你方的我。”

  “啊?”

  赵永义道:“我那会儿是事业上升期,演过节目上过春晚,眼瞅着就要红透大江南北了,就是因为你在我身边方我,才让我如今落到这步田地。”

  “合着您这是怪我了,那相声不是得两个人说吗。”

  “两个人?两个人多搅和啊,为啥有时候包袱不响,那就是你搅和的!”

  孙永东也急了,道:“你以为我愿意跟着你,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当时就这么安排的,我有啥办法?”

  “捧哏?”赵永义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捧哏我不要,净搅和我,告诉你,要不是为了扶贫,我演出都不愿意带你。”

  两位开始入活,台上争辩捧逗的重要性,之后两人打赌,看谁能逗乐观众,观众们配合的也很好。

  张奕坐在二楼,细细品味,段子还是老段子,但两位先生处理的非常恰当,入活的方式也是自己重新改编的,两个人本来就是黄金搭档,合作二十多年了,当赵先生说上不了电视,原因是孙先生搅和的,相声里面的事件,人物,矛盾就表现出来了。

  表演结束,两位先生鞠躬下台准备返场,到台口时李孝庭对着赵永义小声道:“师父,二楼坐着那个穿白半袖的小伙是同行。”

  赵永义点了点头,没太在意,返场回来时抬头瞧了眼张奕,张奕见他看自己,点点头报了抱拳。

  返场三段演完,观众开始往外走,赵永义在台口对张奕摆了摆手,示意张奕来后台。

  张奕下楼来到后台,一尽后台,演员不少,有的忙活收拾卫生,有的在整理服装,有的在对活聊天。

  一见来到后台的张奕,纷纷愣住了。

  张奕拱手抱拳道:“各位辛苦。”

  李孝庭几步上前,对张奕笑道:“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华文社的班主,也是我师傅,赵永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