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商盟的来历与形成-第2/4页



    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则,自然是防患未来,为免将来这些分离出去的宗派太过强大,反而威胁到四大宗门的统治地位。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项规则,才维护了四大宗门数百万年执天下牛耳的地位。

    在此规则之下,玄门大小势力被一一定格,四大玄门针对不同级别的玄门划分了相应的势力地界。

    以元贤县为列,其下属共有十二城,三百六十亭,占地三千六百(万里)。

    元贤城则建立在整个县的中心地带,按照规定,所有“县级”城廓大小都是统一的六十万里方圆,而县域是“三百六十”万里方圆。

    所谓“县域”指的是元贤县的直属辖地,在“元贤城”周围方圆“三百六十”万里都是县域范围。

    其县的三家乙级玄门就驻扎在县域内,每家占地一百二十“万里”方圆,这就是“乙级玄门”的直辖势力。

    元贤县有三家乙级玄门,分别是沧浪宗,玄机宗,千钧宗。

    三宗皆环绕着“元贤城”而建立,呈扇字形分布,共同管理“元贤城”,每家直辖辖地便是县域的一百二十“万里”方圆。

    三家的势力范围根据宗派山门之所在,向外辐射至整个元贤县。

    譬如说,沧浪宗,其山门位于“元贤城”西北部,除去它直辖的一百二十万里县域,整个元贤县的西北部都是其势力范围。

    同理,玄机宗位于“元贤城”东南部,则整个元贤县东南部都是玄机宗势力范围。

    千钧宗位于元贤城西南部,则整个元贤城西南部是千钧宗势力范围。

    以此推之,甲级玄门则位于“郡城”的周围,势力范围向外辐射,丙级玄门位于主城“城廓”周围,势力范围向外辐射。

    这里面最特殊的属“亭”内的丁级玄门。

    一个亭只拥有一个丁级玄门,因它们是最底层的玄门,辖地只在本亭之内,再也无法向外辐射。

    还要供应给各级玄门一定的修行资源。

    各级宗门除去其直辖势力外,在各个下属辖地内亦占有修行资源,这些修行资源从何处挤出,就是从“亭”内的各丁级玄门挤出来的。

    一个“亭”方圆十万里,基本上每个“亭”都有一个丁级玄门驻守。

    这些丁级玄门的真正辖地只有方圆四万里。

    剩下的六万里辖地,其内的修行资源是其供应给各级玄门的,这里面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各级玄门取其相应的比例。

    从太玄宗往下、甲级玄门、乙级玄门,丙级玄门分别是半成的比例。

    即一个亭内,太玄宗掌控五千方圆里土地,甲级玄门掌控五千里方圆,乙级玄门掌控五千里,丙级玄门掌门五千里。

    另外还有四成的比例,也就是四万里方圆,是属于商会和修行世家的。

    其中当地的修行世家占据两成半,即方圆两万五千里。

    商会占据一成半,即一万五千里。

    商会的来历其实和四大宗门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上古时期,妖兽遍地,妖族强盛,人族孱弱,只得潜身缩首,直至津水之盟结成,人族开始与妖兽和妖族抗争,才开始有了一个赖以栖息的立足之地。

    此后经过长达数百万年的战争,人族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正当要一鼓作气铲除妖族时,人族内部因玄法和圣法之争爆发内战,后来才建立四大宗门。

    商会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期成型的,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商会,他们的前身是一群不愿意人族内战的修士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