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请减田赋-第2/2页



    梁天赐拱手:“臣明白了。”

    朱慈烺想了想又问道:“粮食储备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梁天赐连忙说道:“各地库房地址都已经选定,大部已经建成三分之一,存粮也在有序入库,目前入库存粮五千三百六十七万石。”

    朱慈烺摇摇头,五千万石粮食还不够大明全部百姓十天之用,差的还远呢!

    不过这个事情不着急,大明现在能维持粮食够用都不错了。

    朱慈烺接着问道:“前线粮库存粮怎么样了?”

    梁天赐拱拱手:“已经跟总后勤部交接粮食两千万石,今年总后勤部的订单全部完成,明年总后勤部又订购三千万石在辽东,臣已经准备好调运计划。”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粮食的事情不仅仅是生意,他是大明的根基,切不可轻忽。

    至于因为维持高粮价的些许流言,你不必理会,百姓才过几天好日子,这帮人又坐不住了!想从百姓身上喝血!”

    梁天赐听了这话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太子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给这些人也定性了。

    梁天赐退下之后,朱慈烺想起一事,提笔写了一份奏章:,递往京城。

    随着大明经济的恢复,天赋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低,但是偏偏又是这个和百姓息息相关。

    减少田赋是最普惠的惠民政策,特别是困难家庭最能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奏章中,朱慈烺提议明年崇祯的第一道圣旨就颁发这个减田赋的圣旨,到时候肯定天下民心归附。

    而这次减田赋的规模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没错大明的田赋大涨了,田赋的钱数没有增长,但是缴纳田赋的田地数目确扩大了一倍。

    为什么这些地主百姓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把隐瞒的田地都报上来交税了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朱慈烺安排刑部更改了田地认证举证问题,得到崇祯的允许颁布了大明律司法解释崇祯十年版。

    修改很简单,以后证明土地归属不在把地契作为唯一证据,而是根据谁交税谁拥有的原则进行。

    也就是说这块地谁交的税,并交税达到十年以上,这块地就认定是他的,如果原土地主人提出上诉,则地契不予采纳。

    还有就是如果三年没有交税的土地,则按照荒地处置,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开垦,开垦之后只要交税满十年这块土地的拥有权就归开垦者所有。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