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朝会有暗流-第2/2页



  通过读这些奏章朱慈烺发现很多道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明,能混到一方大佬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很多人对局势都很清醒,不过有些时候就是屁股决定,看得透未必能做得到。

  就像今天这些御史言官的弹劾他们真的是为了大明纲常?为了官兵发声?呵呵,他们说的话朱慈烺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当然他们的奏章也没有标点符号。

  孙承宗曾经评价张凤翼:“凤翼才鄙而怯,识暗而狡,工于趋利,巧于避患。”

  不过这些都是明史的记载,明史是清朝人钱谦益等人修的,张凤翼除了是个兵部尚书,他还是个边塞诗人,有诗歌集《句注山房集》20卷和文论集《枢政录》10卷行世。而他的诗文中有不少贬斥奴酋不敬满清祖宗的话,如称“努尔哈赤”为“奴儿哈赤”等侮辱性文字。

  显然明史上的评价也不能尽信,在他的战略部署和遥控指挥下,五省总督陈奇瑜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围困于车厢峡,如不是陈奇瑜中计,农民军将被全部歼灭。车厢峡失利后,言官弹劾他所用非人,但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等都是他手上用起来的名将悍帅。说他起用的都是庸懦之辈,显然有失公道。

  而且作为能和温体仁一样在崇祯手下混这么长时间的角色,那揣摩人心的手段绝对是一流的,就像现在他明显感觉到崇祯不愿意讨论曹文诏的事情,所以连忙把话题往流寇身上引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