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是你的玉佩!



  女人的第六感,简直骇人!何瑾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暴露了。

  没错,他当然对蔡婉不怀好意。

  不过也别误会,他可不是在馋未来小姨子的身子,而是在馋......蔡婉以后的儿子。历史上,蔡婉会嫁给泰山郡的名族羊家,生下了魏晋时期的名将羊祜。

  但这个理由,根本无法同蔡琰解释。

  “你都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婉儿天真烂漫,我喜欢又有何不对?”似乎是理屈词穷,何瑾好像胡搅蛮缠起来。

  可就在蔡琰疑虑之时,他忽然又小声开口道:“再说我之所以讨好她,还不是因为爱屋及乌?”

  这话就有暧昧的味道了,蔡琰闻言顿时俏颜绯红,又羞又恼。可开口欲反驳时,薄怒中不由升起一抹莫名的喜悦,最终什么都没说。

  直至到了书房后,脸上的红霞才慢慢消褪。

  三人随即泡好清茶,吃起何瑾带来的点心,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商讨起,前些时日的编纂出来的蒙文。

  不过这一次,蔡琰并未如何发言,而是不由在意起何瑾的情绪。

  以女人敏锐的第六感来看,此番他虽表面上一如既往平静睿智,但言谈中还是难掩眉间的一抹愁绪,好几次甚至都有些走神。

  蔡邕起初也是这样,但随后进入探讨中,很快就物我两忘。相比之下,何瑾明显是在努力强迫自己......

  感受到这些,蔡琰心里不由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看向身旁少年的明眸里,多了些心疼的情愫。

  她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参与探讨进去,用心帮两人捋清思路、查遗补漏。

  三人就这样默契地,都不提朝堂天下之事,醉心于文海当中。

  一直到天色将暗,蹙眉的何瑾才一锤定音,道:“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此句落下,蔡邕不由拍案赞叹,道:“贤侄好文采!不错,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若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

  “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就算会些焉哉乎也,也不过鹦鹉学舌罢了。”

  言罢,又取出让蔡琰几经修改,才定稿的《千字文》,字字细品,满意无比:“此文虽短短只有千字,却可谓将世间大道都融汇其中。”

  “初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越是细品越觉博大精深。拿来当一篇启蒙之文,最是合适不过!”

  此时何瑾也仿佛松了一口气,随后又开口道:“世叔,此乃劝学之文,在下作完后还有一篇诗萌然而生,可作为序言。”

  说着,便看向蔡琰一字一句念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妙哉......世兄此诗同样易懂,却谆谆不离韶华易逝、求学艰幸的教诲,作此《千字文》序言,最是合适不过。”

  娓娓写下这首诗,蔡琰不由感叹两者相互呼应,实乃神来之笔。尤其这等对仗工整、言简意赅的诗句,恐还会开一项文学新潮。

  蔡邕当下更大喜过望,道:“老夫明日便上奏朝廷,将此《千字文》公诸于世,刻碑广竖,令天下蒙童都......”

  话刚说到这里,他就住口不言了,面色也变得凄苦起来:天下将乱,朝堂上明争暗斗不断,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文教之事?

  甚至,这篇足以传世的启蒙文,还会成为空响绝唱。

  何瑾这时就站了起来,宽慰道:“世叔不必如此,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董公眼下的确四面楚歌,却也未尝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下作完此文,也算了却了心中一结,更可专心致志为天下黎庶谋划。世叔世妹且放心,在下不才,已有应对之策。事在人为,天终不会绝我等苦心之士!”

  说完,向蔡邕深深一礼后,目光坚毅地看向了蔡琰。而这一次,蔡琰没有慌乱躲闪,同样坚毅地向何瑾一笑,微微颌首。

  随即,她又主动向蔡邕开口道:“父亲身体不便,还是由女儿送世兄回去吧。”

  蔡邕当时神色一变,察觉两人今日好像有哪里不一样。

  但恍然一笑后,便装作起身困难的样子道:“哎哟,果然不服老不行......琰儿说的不错,就请贤侄见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