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沿江而下



  浩浩江水,一叶扁舟。

  些许浑霾的天色下,乌篷小舟漂泊于波澜江水之面,就如同渺小一粟浮动于皂黄色的绸带之上一般,些许萧瑟,却又颇具意境。

  江水在秋风的舞动下,不停拍打着木质的船体,好似要阻拦小舟继续前行,然而,却是毫无效果,反倒是慢慢洗去了船面的尘泥,使其看上去平滑透亮。

  船桨在些许泛黄的江水中起来又落下,激起一片又一片的水花,成了此刻江面唯一有节奏规律的声音。

  老吴立于船尾,不住的往前张望着,眼神中除了那丝振奋,还多了一份焦急和期待,看着大江两岸的灌木与沙滩,慢慢的向后平移,最终交汇在船后方的天际尽头。

  小舟缓缓向前,在穿过南岸的一座萧萧丘陵后,一片桦林从前方慢慢现入视野。

  时值深秋,直立挺拔的桦树上已没有了翩翩绿叶,只剩下一株株蜡白枝干,独立于肃杀秋风中,微微摇曳。

  老吴一瞬间笑出声来,咧着嘴,露出一排不算整齐的垢牙,紧眯的两眼旁堆叠起了深刻的皱纹,泛白的头发胡须在秋风中浮动着,却更显的那丝笑意的和蔼慈祥,他拼命的摇着船桨,像个孩提一般,高兴的大叫道:

  “老爷!我们到了!老爷,我们到了!!!”

  乌篷内的兰左使听闻,从内猛的掀开帘幕,紧望着前方不远处的那片桦林,似乎愣住片刻后,才风轻云淡的笑了笑,可眼眶却是泛红了,微微舒一口气,感慨道:“时隔五年,终于回来了!”

  仍旧是那一番光景,仍旧是那一片桦林,只是,五年之隔,他兰咎已从当年荫封的落魄都亭侯,变为天下皆知的名士良佐,而今日自己的归来,必将搅弄一番天下风云,引起一场江南时局的惊涛骇浪!

  遥想当年,“诸王之乱”后,江北中原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寄篱关内的胡人揭竿而起,引得鲜卑众部南下肆虐,一时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从那时开始,目光长远的世家大族纷纷开始南渡江左,寻求南方的谋生之地,这其中,琅琊王氏、河东周氏和关中柳氏便是其中最为尊贵显赫的。

  因为江左之地有宗族旁支所在,故而,王氏和周氏在建康和会稽两地迅速扎根,稳定下来,随后便开始了在江南的势力扩张。

  三吴之地,本就昌盛,加之孙吴经营多年,更显繁华。

  庐江城池,依险而建,南临大江,北傍吴山,东邻建康,西连江州,水路通畅无阻,官道四通八达,为东西南北各方通衢之地,又扼守三吴上游水路,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故,南渡各大世族也无不对此地虎视眈眈。

  七年前,王氏和周氏开始染指庐江,借助吴王影响力,打击本地老世族,排挤、分化、压榨、迫害,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短短两年时间内,江左本地世族大多没落,剩下的也渐渐沦落至依附王氏、周氏,方能维生的地步。

  兰氏祖上因伐吴有功,被武帝赐都亭侯爵位,封于庐江桥亭,兰氏便在此地落下根来,经由数十年经营,渐成规模。

  然而,由于王氏和周氏两大豪门在庐江的角逐,兰氏也未能免难,身为家主的兰咎苦苦支撑两年无果,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带上年少的内侄兰致,外出闯荡,谋求复兴家业的机会。

  两人一路辗转江州、荆州和益州三地,广交人脉,结识豪强,最后,甚至携同兰致,一起投身军旅,傍依到襄阳王的势力之内,但也因此结实了司马徽、序瑀和安书文等人,在经历一场蜀地的叛乱之后,四人的命运这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而随着蜀地平定,五营军渐成势力,兰咎的地位也日渐显赫,慢慢从一位没落亭侯,变为了名震江南的兰左使。

  三年前,五营军强势介入荆州之地后,兰左使便开始利用过去结交的人脉,及庐江宗室的力量,在益州蜀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兰家势力,一来是为复兴家业,二来,则是为了给五营军提供足够雄厚的军需辎重。

  时至今日,兰家俨然已成为荆州第一大豪强,兰氏大小庄园,多达数十处,良田万顷,美池千亩,门下荫户佃农以万计,工匠能人达千余,精锐族兵数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