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知音难觅(恢复更新)



  两日后,江南荆州,西北角那方普普通通的宅院之内,灯火通明,人影交错。

  即便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院内的仆人丫鬟们依然肩挑手提,来来往往,将一些或贵重、或普通的物品通通搬到前院的厅堂之内,挑拣分类后,再整整齐齐的捆扎包装起来,以便明日好一并带走。

  与院内的繁杂纷闹相对应的,东边那间走廊尽头的厢房内,依然是烛火冉冉,安静平常。

  那个素美的身影仍旧端坐于案前,细思凝神,笔锋飞扬,而雨儿则一手拿着一张墨迹未干的目录,动作轻缓的翻找出相应的轴书竹简后,又蹑手蹑脚的抱到前院厅堂中去,交给管事悉心装好,还要再三叮嘱一番才会回来。

  几遭过后,雨儿终于把目录上列出的所有轴书和竹简都搬到了前院,圆满完成了自家小娘子交给她的任务,随即轻呼几口气,平复一番呼吸后,方才缓缓跪坐在了窗前的楠木席案旁。

  不多久,刘愫也搁下手中的墨笔,秀美的双眸再度看了一遍席案上这一曲刚刚完成的“燕乐半字谱”,嘴角微微上挑,抬起眼来望向窗外天空的那一轮皓月,心满意足的伸了一个懒腰。

  见那支玉管紫毫被轻轻搁在笔架上,雨儿也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小娘子,明日我们就要离开荆州了,对于叶郎君的来访请求,雨儿还没有回应呢!”

  刘愫听闻,淡淡一笑,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那一卷刚刚完成的曲谱,轻轻吹干墨迹后,慢慢卷起,以一根蓝色丝带绑了起来,装入一个青色锦袋中。

  随后,又在雨儿的注视下,站起身来,在书架的一角取出一封书信来,摆在席案上,和那卷曲谱放在了一起。

  “明日清晨,你把这两样东西送往叶宅,再稍作解释便可!”仍然是清晰明丽的声音,语气中透露着淡然与平静。

  “嗯!”雨儿轻轻点了点头,将那两样东西揽至自己身前,再度确认了一番,同时似有些幽怨的抱怨道:“哎,这些年,从巴东到荆州,又从荆州到建康,老爷也是够奔波的!”

  刘愫听了雨儿的抱怨,并未说话,只是想着远在益州的故乡,不由得在心底幽幽叹了口气。

  刘愫的父亲名叫刘弧,字仲锦,乃安乐公刘禅幼子刘虔之后。

  彼时,魏将邓艾破蜀灭汉,后主降,得以保生,因此魏主封其为安乐公,并迁昔日皇亲大臣于洛阳监管,但因幼子刘虔年纪尚幼,且重病缠身,不堪远途奔波,因而将其留在巴东一地,并赐封良田百亩,以示魏主恩德。

  刘弧生于太康六年,为刘虔次子,因好学多才,精通音律而独得刘虔宠爱,太安元年,刘虔长子刘按病故,次年刘虔亦撒手而去,于是巴东刘氏的重担便沉沉压在了时年才十七的次子刘弧身上。

  不过幸运的是,刘弧不仅多才善乐,而且还颇具手腕,又因其为人豪迈不羁,而广结人脉,巴东刘氏也因此而日渐繁荣与昌盛,刘愫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出生在益州巴东的刘氏庄园内。

  童年时的刘愫是幸福的,父母恩爱,家族和睦,而又逢庄园的日渐扩张,刘氏在巴东的影响力也日渐强盛。

  父亲刘弧喜好音律,多善鼓琴吹埙,对她也颇有熏陶,母亲李氏亦是本地大族出身,诗书绘画,自然不在话下,因此,年仅五岁的刘愫便在音律与绘画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与才能,一举获得了时任巴东郡守——荀益的青眼。

  荀益为大乐师荀勖第五子,在对音律的理解上,几乎完美的继承了荀勖的衣钵,据说在其十六岁的第一次评品时,便被评为音律二品,可见其造诣之高。

  荀益曾遭贬谪,在巴东任职三年,因与刘弧趣味相投,故而多在刘氏庄园做客,也便与年幼的刘愫结下了师生之谊。

  时年,荀益已年过五旬,银发丛生,而刘愫方及五岁,总角垂髫,但在幽静恬美的巴蜀之地,人们时常能看到这一老一少席坐于涓涓流水旁,与垂柳相伴,鼓琴击铮,不亦乐乎。

  这对老少师生,也因此在巴东蜀地传为一时佳谈。

  所以,刘愫在听闻叶玄说自己的曲音“有当年荀中书之风范”时,虽然嘴上说着谦辞,但心中还是暗暗赞叹叶玄对于音律的敏锐,毕竟,她师从荀益,对于大乐师荀勖的音律理解,较之常人,自然是更为直接和准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