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纠结



  为什么说李建国的想法太天真了。

  钟医看了看银翘散的方子: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6克、竹叶9克、淡豆豉9克、荆芥穗6克、牛蒡子9克、芦根10克。用水煎服,一日两次。不宜煎服过长。

  仅仅证明银花的作用,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

  “我们还要证明连翘等药物的作用,当然其中连翘是最主要的成分。”钟医说道。

  “还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小朋友的死亡的。是药物不当?还是隐瞒病情?还是其他什么?”彭林补充道。

  几人又看了看药方上面的成分,再看了看窗外。

  天色已经晚了。

  不过几人的睡意全无,一定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给解决。

  钟医打起精神说道:“那就先证明连翘的作用吧。”

  “好。”另外三人答道。

  连翘,为木樨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功效。主治疮痈肿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

  钟医三人先要得到的是连翘的成分。

  三个小时过后。

  彭林说道:“连翘中至少含有:三萜皂苷,果皮含甾醇、连翘酚、生物碱、皂苷、齐墩果酸、香豆精类,还有丰富的维生素P及少量挥发油。”

  “选取一个最好值得研究来证明其作用。彭林你来选。”钟医说道。

  彭林听到让自己选择成分,不由的一愣。

  他当然知道这是钟医说做出的下下策,本来科学研究应该是一项严谨的研究。可是因为时间紧迫,钟医不得不选取其中发挥作用可能性最大的存在。

  而彭林在这一方面,运气也别的好。

  “那就连翘酚吧。”彭林随意的指了一个说道。

  “那就它吧。”钟医说道。

  几人又忙碌了起来,还是取用的是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连翘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取连翘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取本品粉末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m,称定重量,浸渍过夜,超声处理2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蒸至近干,加中性氧化铝0.5g拌匀,加在中性氧化铝柱上,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至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酚不得少于0.15%。

  “进行药物抗体实验,和生物活体实验。”钟医说道。

  “好。”

  因为时间紧迫,只有两个实验同时进行,两队人马立马又分成了两份。

  天色渐亮。钟医等人一夜未眠。

  “事实证明,连翘酚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制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之主要成份。不过金银花对沙门氏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过连翘,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则以连翘似较好。二者联合使用,在试管中并无协同作用,与黄连、黄芩组成的复方,体外抑菌作用比单用连翘时据云更强。连翘中抗菌的有效成份研究不多,连翘酚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1:对痢疾杆菌为1:对白喉杆菌及副伤寒杆菌为1:640,可能为抗菌有效成份。花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疗效,对豚鼠则无效。此外,还报告过它在试管中及临床上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连翘的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其强度不及黄连、荔枝草或金银花、黄芩,而与黄柏、蚤体相似。连翘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制作用。”钟医说道。

  两个实验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一点,银翘散的使用方法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