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囫囵嫁人



  林府的老太太确实有几分本事,常绵用的是她姨娘的人脉做的事,老太太一查一个准,全部证据没有,但是零零星星的倒是能够窥得事情的原委。

  这样看来瓜尔佳氏倒也不算冤枉了常绵。

  不过她可不愿意在瓜尔佳氏这个儿媳妇面前落了下成,再加上二儿子过来跟她求情,最后她做主把常绵定给了林家的远亲。

  不算多富贵的人家,但也不算穷酸,常绵嫁过去能够当家做主,胜在那户人家离京城远,嫁过去常绵的事没人知道,也不会吃亏了去。

  常绵心里甘心吗?

  自然不甘心,但是这已经是她最好的去处了,若是真的进了瓜尔佳氏,那可是嫡福晋的娘家,到时候指不定被人如何磋磨呢!

  常绵出嫁前在她姨娘面前哭成了个泪人儿,嘴里念叨着:“姨娘,你说女儿这是不是害人终害己。”

  她姨娘听了这话心疼,可是她的身份摆着呢!女儿的命数她改不了。

  她姨娘只能忍着伤心,跟她说一些夫妻之道,她虽然不是嫡福晋,但是终归是个得宠的,管家的事情常绵跟在太太身边,自然是学过的,她交给女儿也只有如何笼络夫君的法子罢了。

  常绵算计了一场,最终把自己算计的远嫁他人,这辈子能不能回京还是两说。

  这事索绰罗氏和云轻都听说了,两人倒没觉得有多高兴,当初在宴会上把常绵的事情捅出来两人便当做这事过去了,如今这般下场,只能说她咎由自取。

  朱涛最近有些忙,忙着填湖建房子,因为是湖,所以得先把水给抽出来,皇上给了足够的银子,所以朱涛也没用徭役,一个国家的百姓手里能否有银子,必然跟这个国家的建设有关。

  好的制度也好,好的田地也好,好的作物也好,终归都只能保证百姓的温饱,但是若想要富足些,这些就不够了。

  必然要有一些岗位,让百姓们都能够有活计做,这样百姓手里有了银子,才会想着花银子,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商业便会繁荣,商业多起来,再配合好的制度,这便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百姓才会越来越富足。

  所以基建就必不可少,国家出银子,让百姓出力,这样既能够让银子流通,百姓手里也有了银子。

  最近京城附近的闲赋在家的农人几乎都被朱涛给招工了,他们平日里闲着没事干,而且农人别的没有,有的是一把子力气,出点力气就能拿银钱,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所以朱涛的工地便快速运转起来了,抽水,填湖。

  查理那边动作也不慢,他根据当地的地形,湖还没填完,他的设计图已经快画完了。

  当然了,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确实做的不错了。

  查理的图纸胤禛手里自然也有一份,韵蓉看了,倒是觉得十分挺具有时代特色的。

  查理倒没有把书局设计的跟外国的大型建筑一样,查理十分喜爱中式建筑风格,所以他的设计理念里融合了很多中式风格,看的韵蓉觉得很是舒服。

  韵蓉虽然不懂建筑设计,但是她物理很好,按照图纸给的数据,数据倒是十分牢靠。

  韵蓉感叹道:“这数据必然要好好建,绝对不能偷工减料,说不定未来会成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就想中国的万里长城希望标志性的建筑。

  韵蓉不说胤禛也要叮嘱的,胤禛没什么太大的想法,他想要建书局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收买读书人。

  他需要人才,可是书不是谁都能读的起,会读书的人多了,明理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有句老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清若想要长久发展,必然需要百姓自己想法子谋生路。

  他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太平的环境,好的制度政策,好的理念。

  华夏五十六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和创造力,他相信他给他们一片有营养的土壤,将来必然能够收获果实累累。

  胤禛现如今正在努力做的就是创造这一片有营养的土壤。

  这边朱涛的摊子算是彻底摊开了,另一边,武伊鸣哪里,因为有了内务府的帮忙,学习班的事情暂时急不得,不过手艺人倒是真的笼络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