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会元



  别的不说,今日这事不算大,要是心里有个成算的也不是解决不了,结果竟然让一个“纨绔”子弟耀武扬威。

  再者,陈连鸣作为诗会的举办人,表现的也有些没有承担。

  还有便是那位敢用乾隆诗扬名的朱涛,这人也不是个聪明的。

  见他样子应该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结果呢!如今只要用心打听,还有京城随处可见的水泥路,都能看出来如今的大清定然有蹊跷,结果他还敢大剌剌的“抄”作业,说句没脑子都是轻的了。

  胤禛最后只能感叹:“还好参加科举的不都是这些人,要不然大清未来堪忧啊!”

  韵蓉也知道胤禛的理想,知道他这是有些失望了:“你命人出的考卷总能把想要的人才淘出来,也别太感慨,考前不好好温书,还出来参加诗会,想来都是一些想借机出名之辈,大清的未来可不在这些人手里。”

  胤禛感慨,也仅仅只是感慨,他重生回来,心里藏着事,想要改变大清未来的悲剧,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结果碰上一群“无能”之辈,心里如何不感慨。

  这闹剧弄的,哪怕闹事人走了,这诗会也继续不下去了,陈连鸣作为诗会举办人,好言送客,结束了这次诗会。

  酒楼大部分人都离开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留下了。

  比如以陈连鸣为首的江南才子们,再比如朱涛这个才扬名的人。

  陈连鸣和朱涛两人也都各有打算,陈连鸣觉得朱涛此人却有才学,是个值得相交的人脉。

  朱涛也抱着差不多的想法,两人也算“意趣相投”,找个包间,一行人聊起来了。

  而胤禛和韵蓉则是趁着这次空隙,从酒楼出来了,他们来的时候没惊动人,离开的时候也悄咪咪的离开。

  胤禛和韵蓉回宫之后,胤禛就派人去查诗会上那位朱涛去了。

  胤禛对此人印象一般,抄袭别人的诗,用来杨自己的名,说实话,此人人品堪忧。

  胤禛不把这人当回事,但是毕竟他身份“特殊”,总要查查才好,胤禛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大意,最后出了什么乱子。

  胤禛如今也看明白了,大清土生土长的人还好控制一些,哪怕一些罪大恶极之人在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下行事为会有所顾忌,不是胆小,是对封建王朝的制度的奴性思维。

  而现代穿越过来的就不一样了,自由时代教导大的人,要是真的遇到什么事,他们心里想的不一定遵循“规矩”,谁知道会不会利用他们的金手指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也不好收场,所以最好还是把不确定因素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样比较放心。

  没多久胤禛就得到朱涛的详细信息了。

  朱涛此人山东人士,山东也是文风鼎盛之地,朱涛此人却有几分才学,不过为人为人方面有些缺陷,简而言之就是智商不错,但是情商略低。

  科举不看情商,他凭借智商以十八岁的年龄中举,如今来参加会试。

  确实称得上年少有为。

  这样的人很常见,毕竟也有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籍籍无名。

  本来这样好好的,结果他进京后一段时间,他被京城的权贵的马车碰到了,当场就晕死过去了,再次醒过来性情就开始变了。

  相比较希望直愣愣的性子,开始变得温润起来了,待人也十分谦虚,只是性情往好了变,认识他的人只当他开窍了,也想多。

  再加上他也算年少有为,不少人觉得他值得相交,也变得小有名气。

  上次那个让他扬名的诗会就是一个觉得他不错的朋友拉着他去的。

  胤禛还让人查到,朱涛此人对女色颇有些上心,以前他不过年十八,家中父母觉得他出息有望,想让他取得功名之后再寻一户好人家。

  所以他并未成婚,他再性情变之前倒是十分清心寡欲,除了家乡母亲安排的一个通房,没碰过别的女人。

  而性情变了之后,他如今身边伺候的就有两个通房。

  胤禛看了这调查结果,让人继续观察,也就不再过问了。

  他一皇帝,确实没太多闲情逸致做这些没用的事。

  不过因为好不容易出门散心碰上如此糟心的事情,胤禛心里对今年的科举更加上心,上行下效,下面的人自然也就更加重视这次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