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过往的书页(简史Ω)



  “而现代与当代的主旋律,就是发展与繁荣。”

  “......在很多方向上。”

  “文化、技术、外交、生活......我们的行动向所有的方向延伸。”

  “但是,完成这一目标却很困难。”

  “过去的时间里,在那我们自己连自己都认不清的时间里,我们从Σ那里获得的技术和理念在无意间给我们堆砌起了太高的基础,我们需要面对由我们自己垒起的“准入门槛”。”

  “我们......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依靠自己做到了离开世界、进入虚空。但是,我们只是触及到了这个领域最浅显的皮毛部分。但是,当死去的光最终消散时,当我们最终安定下来时,我们所持有的技术......却已经能够使得我们有能力同虚空中跨越无数世界、已经存续了数万亿年之久的顶级文明过招——这其中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持有了这些技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的影响,我们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它们,它们并没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自己,想要理解自己使用的技术,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从头开始研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老师,我们不是在很早之前,在......还没有被Σ技术严重侵蚀的时候,就已经理解并掌握了空间通道反应炉的设计与建造,还有掌握了秩向、虚空象限的划分等等技术和标准了吗,为什么还......”

  “因为......那时的我们或许掌握了它们,可以使用和制造它们,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的理解它们。也正是因为如此,帝国的历史学部在研究决策纪年时才会发现这样一个趋势:“无论帝国如何变强,无论帝国如何增长,Σ那些已经死去的残躯们也始终能够站在帝国需要再迈出一步才能达到的地方。”我们或许直接得到了技术,但是技术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配套构造,它们可不是能直接凭空给予的。”

  “这项技术为什么诞生?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前,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发展需求、文明和智慧已经拥有了什么才最终孕育了这一项技术的诞生?这一项技术同其他技术是否是协变的、它们之间能否彼此互相解释?这项技术怎样使用是安全的?它同文明那时的文化之间关系如何?以它为跳板,以后可以发展出什么新的内容?它的普及率如何?关于它是否存在原则性争议?它的适用范围有多大......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围绕一项技术能够衍生出来的许多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而我们在获得那些技术时,能够用来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一个十分苍白的答案:为了活命,为了对抗Σ——这个回答或许可以应付他人的质疑,但是却应付不了我们自己,以及从我们身上流过的时间和故事本身。”

  “当我们不再是仅仅需要保命之后,我们就需要面对其他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就足够堆砌起高耸的准入壁垒。”

  “比如说——面对出现伤病的、需要救治的帝国存在,我们有灵魂修复、躯壳修复与更换、外部设备维持直至叙事复写等多种手段与方式。但是在能够做到这些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问问自己——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它们怎样使用能够保证效率的最大化?它们是否会与帝国的文化和帝国存在们自身的主观意志存在冲突之处?使用它们会有怎样的后果,这样的后果是好是坏?如果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如果不好,那么可能会怎样的坏下去?最终兜底需要多大的力量和体量?”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规范和法条,从许多方面回答这些问题。你们踩在这些构造形成的高塔之上。你们自己或许并不会感觉到说清楚它们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要知道,这座高塔不会凭空出现——它是经历了时间、经历了无数双手的修葺打磨,才能出现在这里,才能作为基础,托起庞大的帝国体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进步......”

  “唔......”

  画面中,一切好像开始加速,所有的场景都在飞快地变化着,它们可能是以百万倍、千万倍快放的速度从众人面前划过。虚空中的金色疆域边界向外逐渐延伸扩展,它们似乎同周围那不同的色块产生了融合。一片片羽毛在宁静的空泡中舒展着自己辉煌璀璨的躯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