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融合,悄无声息



  发展未曾停止。

  厚重的时空地层深处,沉积着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每一层迭代。无数迭代覆盖在最初的基础上,它们不断重塑着整体,重塑着最表层的“画作”。

  以长久以来的选择和最主流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并不存在于过去,也不存在于未来——它们存在于【现在】。对于客观实际而言,这样的看法过于绝对,但是明确的指向性观点有助于大家明确自己,明确方向和目标。

  要知道,未来可期。但更要知道,活在当下。

  流动的长河中翻涌着无数的浪花,浪花中沉浮着无以数计的泡沫。潮涌浪翻之间,泡沫形成又破碎,次数已经无以计算。

  这其中,很多的泡沫,很多的碎片确实的消失了,它们确实的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不过,有极微量的碎屑却一直保持着某种隐隐约约的活性。它们在帝国广阔的疆域中不间断的跳跃着,划过各式各样的世界,穿过各种各样的场。在这些生命看不见的细微深处,它们裹上了许多信息,历史演变中无数大事留下的痕迹烙印其上……

  它们是接近信息微元的细小碎片,它们已经接近到可以用概率和波动来衡量。它们似乎拥有生命——它们曾经可能确实来自于“生命”。

  谁知道呢?又或是谁来揭示这一切呢?它们不可能自己将自己的性质和盘托出,那么记录它们、讲述这一切的会是谁呢?

  ……

  黑暗正在被点亮,发展的触角蜿蜒前行,不断推进着认识的边界与发展的极限。

  种子被成百上千次的发射出去,它们远远的离开当时的家园,前往无尽的黑暗深处开疆拓土。漫长岁月流逝,家园的边界对外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曾经看起来不可翻越的天渊开始变得不再险峻直至弥合。曾经的开拓基地,曾经的未知被纳入已知,被纳入家园的秩序庇护范围,但是从这些变化中整理出的故事并不全是好的故事。

  帝国整体的相对高明与先进离不开自身的庞大与完善。而对于那些远离帝国的种子文明们而言,庞大和完善是不可能具有的性质。当种子在黑暗中扎根发芽之后,无论它们能够成长的多么繁茂,相比于帝国本身,它们也还是显得太过弱小。

  并且,不受干扰的成长只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断裂带侵袭带来的信息丢失与时间紊乱,权限系统的独立意味着发展不再同步、统一标准不再存在,不同的所见所闻长久以来的堆叠足够推动文化从根本水平上出现割裂,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可能性微小的事件发生而导致“种子文明”的性质发生彻底的改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且,即使是最茁壮生长的种子文明,经历漫长的时间再次同帝国边疆接壤之后,他们同帝国本身也已经隔上了一层难言的壁障——有理性因素可以解析的部分,也有一些并不理性的因素混杂其中。

  对于他们……有很多处置方式。从重新融合,到建交,再到宣战、灭绝令乃至秘密处决……期待理性能够接管现实是不太可能的。且不说从结果推知原因的过程究竟是否算得上理性,即使它们确实合理,它们符合的又是怎样的理?什么范围的理?很多具体事件只能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宏观的规律确实存在,而它们也确实主导着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具体到细节,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自身为基础而形成的孤例——是的,从来如此,细微之处总会有独特之处,总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细微的不同叠加起来,它们或许可能在未来到来之前消散,也可能……会涌现出新的规则吧。

  将此事更加推广,推广到千变万化的凡人文明身上,那么变化与可能性就更多了。

  好听的语言与严谨的行动并不能换回真正的信任与全面的开放——或者说,它们本来就不应该被换来。

  长久的时间中,他们以及它们教给了帝国很多东西——诺言不一定会被遵守,盟约和协定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稳定关系,来自背后的攻击随时可能出现,深刻的联系甚至可能成为反噬的高速通路……

  它们,这些意外的大部分后果被无限制抗挤兑计划带来的影响抹消,但是它们实际发生之后带来的长远影响却是无限制抗挤兑计划与充沛的物资基础消耗不掉的。这些做法,以及指引这些做法的思维方式在帝国内部接近于不存在,即使是无数次预知到它们可能发生,帝国众生也是在最终直面这一切之后才知道——它们并非是纯粹的虚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