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古有古法家有家规-第2/2页



  夜已入暮,封羽还站在封家祠堂里,刚进封家的时候,他对这里无比的憧憬,常在幻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族才能有这么多奇特的经历呢?

  封家祠堂里的书载,都是历代封家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一代又一代的封家人,在这祠堂这处地方留下无数谜题。

  随着年纪大了不少,封羽的心性逐渐沉淀下来,他心里明白,封家这一大摊子是需要在他手里继续下去的,老爹和二叔年纪大了,迟早有西去的一天,凡事还得靠自己。

  话不多讲,封羽在祠堂里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和张秀贤下了燕山,在北京城外的一处山道上开始等候张满月。

  这地方是从北边进京的必经之路,张满月要是回来,必定得走这路。

  山道较为偏远,紧邻着的是一处小山村,村子里只有十来户人家,因为挨着山路,村口被改成了驿站,供来往的路人歇脚喝水。

  由于东北的战事已起,这里便关了门,怎奈张秀贤面子大,天底下没有花钱办不到事儿。

  二人给村子里的老保送了点钱财,外加几壶上好的陈酿,酒一上桌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儿,本来这老保是想闭门在家,好躲避这纷扰乱世,却不想突然天降横财,于是把钥匙家当一并送给了张秀贤,自己带着一家老小南下避难。

  剩下二人守在这里,等着张满月的人影。

  村子里的人大多已外出投奔亲戚,整个村子荒废,杂草长的几乎过了院墙。

  这年头下,凡是有点本事的人,基本上都会想个法子逃离战争,太平日子是人人都想的,但天不由人,好子日取决于上层建筑,国将不国,乱世之下,必然民不聊生。

  中国历史几千年,一个王朝与另一个王朝的更替之际,饱受苦难的当是黎民百姓,历史是警醒后人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警醒图有其用。

  封羽大致在村子里逛了一圈,这些年里养下的经验,每到一处地方,他都得先查看地形,一来是看此地地形是否有异,二来是找地理脉象,这点至关重要,观山太保最为隐秘的发陵术,说的就是观山一法,观山观地,观人观事观天地。

  这村子原先没有名字,因碍着山道,顺口便叫山路村,这地儿和燕山后山的南塔村非常相似,封羽发现山路村的位置特别,它处在山凹低洼的举气带上,前后有路,左右有山有地,依据山水的理论,能把村子选在这里,是有过一番研究的。

  封羽没空去考究这些,山路村山路通,山上有路,路上穿山,这地方实在稀慌,除了山外还是山,根本看半点其他,山上光秃秃的连颗像样的树都没,想起狮子岭来,北方高山简直生硬。

  二人一等就是七八日,一天下来无聊的很,路上也难有几个人影,偶尔有几个路过的,也都是匆匆离开,很少有会坐下来和二人聊上几句。

  如此一来,这时间就过得非常之慢,等了七八天,封羽觉得要有一个月之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