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八章 引玉-第2/3页



  这首诗写景抒怀,应景但意境格调不高,并未写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风骨。既要抛砖引玉,那些千古名篇就不能先丢出来,否则珠玉在前又何谈引玉。

  玉引来了,场间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陈醉的心绪稍有不安,还没从镜空月造访司徒骏领盒饭事件中彻底缓过来,用眼神示意费解主持大局,他只管陪着酒到杯干。只等关键时刻丢出几句梦中人生学来的唐诗宋词震撼一下这些朝花社的年轻人,最后再把话题引到魏无极和各府私兵事件中,今晚便算大功告成了。

  阿九悄然来到身后,贴在陈醉耳边汇报道:“那边院子已经收拾干净,管保任何人来勘验都休想瞧出蛛丝马迹来。”

  陈醉心下稍安,司徒骏失踪这个事非同小可,这小子除了身为御林五军的白犴军统领外,还是赵光的女婿,太后面前的红人,镜空月亲自下手杀的人,对方心知肚明的情况下若想借此陷害小醉哥,他还真有点百口莫辩。眼下尸体毁掉了,痕迹抹除干净,至少还可以来个死无对证。

  这个麻烦可要比魏无极那点小动作厉害多了。

  诗会的气氛越发热闹,费解这个马鸣候在朝花社的年轻才俊心中的地位要比陈醉这个新晋卫国公高多了。

  费解少年时文武兼修,十六岁时便自负学问大成,也曾进京赶考而不第。仗着一腔热血和家资丰厚在炎都盘桓数载,期间结交了一些同年才俊。那时候经常参加一些书社学监搞的诗会文会,宴饮论道之类的活动,闯下了一点名声,籍此才认识了齐王,进而成为齐王一党的边缘人物。

  齐王案爆发的时候费解二十一岁,在数百名齐王党中不算第一流人物,但也并非无名之辈可比。最终齐王案株连了几百颗年轻的脑袋,他却没有受到株连。甚至在他跑到大理寺为齐王案击鼓鸣冤的情况下,还与齐王党中地位更显赫的叶南冥一起加入到了西路军中。很显然是有强力人物暗中保护了他,只是多年过去了,这个命中贵人究竟是谁都还不得而知。

  不过从那以后,费解的名声就在京城少年权贵子弟当中传开了。

  多年后,他在西路军中屡立奇功,终于成长为二等马鸣候。南陈复国,费氏在其中居功至伟,费家四兄弟一门三公,老二费仲达更是位极人臣,做了南陈太子的帝师。作为费氏的私生子,费解并没有选择归附南陈,而是决心留在北赵,宁愿承受猜忌做个富贵闲人。

  在老成者看来,费解的选择显然是不明智的。但在朝花社的年轻人眼中,这位马鸣候种种离经叛道的行径正是他们内心渴望做,却不够勇气去做的。所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把费解视作崇拜的偶像。甚至认为,陈醉之所以有今日成就,暗地之中都是费解为他谋划的功劳。如果不是费侯爷不重名利,又有费氏出身的背景,这卫国公的位置也轮不到陈醉。

  对于这些传言,陈醉不必从抱天揽月楼那些密谍口中听到,只从今天诗会现场展现的情景就不难想象得到。他浑然不在意的高坐在主位上,像个听人摆布的傻瓜木偶。似乎除了灌酒外,没别的事好做。

  炎都这座城市跟他之间是这么不相协。尽管他一来到这里便成为高高在上贵不可言的一等国公。

  这是王族之下,异姓大臣能得到的最高爵位了。叶斩大将军戎马一生,也只是一年半以前才爵至一等公爵。婵儿这么封赏陈醉,用意就是要确保陈醉在保皇党中的核心地位。

  但是对陈醉来说,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他来到这座城的原因是赵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致。在陈醉眼中,最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拳力。跟现在的境况比起来,他宁愿籍籍无名,低调的藏身在暗处掌控一切。就像现在这样,把费解摆在前面应付这些名利浸染纸上谈兵的少年男女,而自己则在一旁冷眼旁观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达成目的。

  见识了镜空月无法无天信手杀掉白犴军统领的威风后,陈醉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一个衣着华美,容貌明丽,整晚都在赵恭澍左右的女子忽然看过来。她的笑容很甜美,目光明亮,但陈醉并不喜欢。从她的目光里他看到了几许敌意和嘲弄。这些京都贵胄少年子弟们,年纪小小就浸泡在名利圈中,早早便学会了戴着面具生存,抛开那些年轻气盛带来的傲气和想当然,他们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远胜过普通人家的同龄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