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好吃好喝等死吧-第2/2页



  因此,雄姿勃勃的李俊脱了三十斤肉,童大、童二、李立略有涨幅,苦曰:喂不进去饭,自己吃的全剩饭。

  这日,几人聚在一起商量来财的问题,一大村子人嗷嗷待哺,这回货送到了,钱没拿到很伤威望,必须给后生们一条路,来化解怨言。

  欢乐洒脱的日子,乡里乡亲相处融洽,花钱不计得失,猛然朝廷重击,贩私盐的营生不能做了,好多船被扣押,货被没收,人被抓走,又拿钱赎出来,以谋东山再起,可他们错误估计了形势!

  也不想想江州的守臣是谁?蔡太师的小儿子——蔡九!老爹说要狠狠打击私贩,那执行起老爹的法令丝毫不会打折扣!更甚从严处置!

  要官威,有的!要兵权,额有点废,本地禁军人太少,不过这算什么?组建保安队配上甲胄弓弩便可,军费从这满大江的商船上榨不就得了?以税养军,以军劫税,于是乎江州湖口场务出现了这样一支船队,离着税务十余里外截商船,雇佣的人名为栏头,多用小船,巡栏之人各持刀枪弓箭胁停商船,私置草历,欺隐作弊,强征税款,小商货物为之一空,即便舟无货物,哎,你也逃不掉,空立名目,抑令纳税!

  由此获利滚滚、臭名波及,诸多郡守仿照,场务花开在长江,重复征纳、商旅苦不堪言,犹言过场务如过法场!蕲州之蕲阳,江州之湖口,池州之雁汊,谓之三大法场!

  当年从东海贩盐到江州一带,尚有获利,如今杨子江段苛严巡逻,江宁府至池州只700里水途,就有六个场务把关,除达官富贵的商队,何人还敢再走?倾家荡产都是轻的!

  水运的低廉优势无法取代,陆路运输风险太大,李俊一村艰苦了四年找不到新的谋生法子,只得凭借优异的掌舵本事受雇于官府,输送漕粮,可这转般法变作了直达法,就是要了梢公的命……官漕有规矩,所载货物,八分为漕粮,两分给梢公留作自带货物发卖,这部分货物不收税,算作红利,但走一趟才知破灭,路途遥远、水况多变、纲船折损、运日漫长,耗费远甚、还时不时被朱家强征去运送花石纲,这纯粹赔钱货啊!李俊焉能不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