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紫烟暗许芳心-第2/3页



  李白本是个性张扬的人,也经不住大家轮流夸说,赶紧道:“李白年少,不知高低,顺口说来,让各位见笑了。”

  许文思不觉拉了李白,引领众人往室内走去。

  绣楼上的琴音停了,下面发生的一切,早被楼上的紫烟小姐看在眼内,大家说的话,一字不落地传进房中。看那位叫李白的年轻人,一身白衣,腰扎玉带,头扎布巾,脚穿云靴,眸子炯然,真乃一翩然公子,飘逸若仙!看得姑娘胸内不禁噗噗乱跳,腮渡飞霞,情不自禁地飞下楼来,从后门进到正房厅中,影在珠帘后面,向座上张望。哦,看得更真切些,那李白文气之中又显英气,双眼亮亮的透着精神,说话时皓齿粲花。能和胡道长、李刺史、孟夫子在一起,定然也是当今奇人啊!这不就是自己梦想中的那位嘛?只不知他是不是已经婚配。紫烟正咬着芳唇乱想,见厅中酒菜已经摆好,大家分宾主落座。

  风云际会,罕见的情投意合,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谈诗论文,指点天下,也说到无为妙境,世外云霞。原来,这许文思性本旷达,不务仕宦,亲近老庄,也是神仙一样人物,不然何以与胡紫阳等这般投契。李白乃多游仙本性,愈觉亲近。三位抱着说媒目的而来,弄得他开始还有些拘谨,几杯酒喝下,豪性复萌,知无不言,言必尽兴,听得主人不住点头。

  “不知这位小侄,原籍何处,为何出蜀?”许文思饶有兴味地问。

  那边紫烟听了,心里直念父亲的佛,这句话,正是她想听的。

  “这,说来话长。李白乃陇西成纪人,五岁那年随家迁到蜀地绵州彰明青莲,同年启蒙,始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攻诗剑,后到岷山拜东严子为师,学经济之道,纵横之术,虽有广汉太守上山举荐,但无意科举,只想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而后一举至卿相,不负师付所教,平生所学,蜀中山川尽所历,便于去年仗剑出蜀,辞亲远游。先是在江陵碰到了司马承祯道长,在他推荐下,一路寻胡道长仙踪到此。”

  “嗯,了不起!”

  “是啊,年轻人前路不可限量!”

  不止许文思,孟浩然也是头次听说,诚心诚意赞道。

  紫烟越听越急,怎就还未说到婚配与否呢?听他身世经历,似乎一直专意于诗书功名,漫游拜谒,没说到有什么家室。说着,席上酒又数巡,知己相逢,纷纷开始放浪形骸,各位都是诗赋大家,难免借酒酬对。那李白和孟浩然你吟我咏,各显春秋。孟夫子早进佳境,忽然停筹唤道:

  “紫烟贤侄女何在,快唤来给长辈们斟酒!有一段时间未来,不知她诗琴书画又进境多少……”

  紫烟听得一惊,又是一喜。想想不可唐突,急忙从后门跑出,到闺房打扮一番,有丫环已经到来相唤。紫烟也不忸怩,大方来到席前。李白时已微醉,才恍然记起为何被拉来许府,但见眼前这位少女:头挽倭堕髻,上插黄金梳。头动晃钗簪,抬手现玉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虽不浓妆艳抹,淡粉浅施皆相宜。抬眼娇羞惹人怜,未语霞云落腮边。俊眼偶把英才瞅,桃口乍开齿溢香。

  “贤侄女,给伯伯们斟酒,在座的这些长辈不会亏待你!”

  紫烟笑吟吟地斟酒。

  胡紫阳抓住时机问做父亲的:“紫烟小姐花容月貌,惠质兰心,理应早定东床了。”

  许文思叹息一声道:“本州裴长史已动媒妁,虽然也门当户对,可他家公子才情实在一般,虽可考虑,又怕委屈……”见女儿在面前,打住不说了,“来,莫停杯,干!”

  紫烟手一抖,正好斟到李白那,洒了一半。两个青年男女四目相对,虽然只有那么短短一瞬,他们还是把对方的情义全都读懂了。

  紫烟红着脸,回自己的绣楼去了。胡紫阳将这光景看在眼内,说道:

  “我提议,我们这些人难得聚在一起,下面可否备上桌案与文房四宝,各运才思,腾蛟展凤,展献一下自己的墨宝如何?”

  李邕知道胡紫阳意图,笑道:“好啊,那在下就献丑了。”

  李邕乃天下书法大家,肯留墨宝,许文思正求之不得,立即命下人将桌案铺好,文房四宝备齐。此时,绣楼那边琴声又起,如思如诉。胡紫阳与李邕使眼色,让李白先来,李白推不过,只好取笔抒思,落墨纸上,乃《登庐山》第二首,笔迹遒利,凤峙龙拿,连许文思也不禁喝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