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畅谈与暗防-第2/3页



  李白接下来谈知人,说察相,言君德,表臣行……说得司马承祯不住颔首。此二人言者滔滔,听者无倦,直谈到半日,李白方才笑道:“恕李白无形,说着说着,就停不下来了,这酒菜已凉。”说着唤来店小二,重新布上酒菜。司马承祯开心地说:

  “看你这位年轻人,眉宇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志在匡济。以你的才识,在此开元盛世,一定鹏程万里。”

  “这是对李白的抬爱。”李白再敬一觥说,“我最想请教的是,今后的路,该怎样走,才能尽快达成济苍生的理想。”

  司马承真收敛笑容道:“一介布衣,一举致卿相谈何容易!最要紧的是,首先在社会上树立声望。对你而言,不走科举之路,就要尽量多地结交王侯公卿。终南捷径的本意是什么?只是暂且隐居,无不时时关注长安的动态,欲显故隐,待才干显于世,引起朝廷重视,也就是大功告成之日。”

  李白道:“宗师一言,使白茅塞顿开。白乍出蜀中,前路迷茫,只不知就我而言,如何尽快树起声望?”

  司马承祯道:“这件事急不得,要做大事,总得有个过程。见你才情过人,所以愿意说出我的心里话。你要走这条路,先要了解当今天下名士。我亲历三朝,可说对此了如指掌。首先,离此地最近的,是陈州刺史李邕。”

  “李邕?”李白不禁沉吟一句。

  “对,李邕,这个人虽有酷滥之嫌,但为人耿介,才情和名望很高。再有就是襄阳孟浩然,虽未求得功名,但海内无人不知。再近的就是当地的裴长史,李长史等,如今皇上要求各地方遍举贤能,地方官们唯恐落后,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如果你想走捷径,可到长安去,到那里直接干谒王公大臣,比如当今宰相张说,人称燕许大手笔,惺惺惜惺惺,如果你运气好,或许有意外收获。再有就是玉真公主,她是当今圣上的御妹,虽做了女道士,身份自是不同,天下名士多有结交,你若想走捷径,她的门限,不能不进……”

  李白认真听,用心记,听司马承祯接下来依次提到了吴筠、胡紫阳、韩朝宗、张旭、贺之章、李祗、崔成甫、崔宗之、元演、元丹丘、王昌龄、韩准、裴政、如贵道士、崔涣、宋若思、李阳冰等。

  “我说的这些都记下来了?”司马承祯见李白点头,满意道,“这对你来说,至关重要。只是你个性张扬,锋芒太露,是我最担心的。不过,冥冥之中,皆有定数,这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不过,一定要记住,以你的个性,一旦功成名遂,要记得及时身退。”

  “多谢宗师指点迷津,李白已铭记在心。”

  “呵,不要说谢字,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可到天台山找我。我此行就是到那里寻求最终安身之所。”

  “晚辈求之不得。”

  李白说完,不知第几次出去,待他回来,司马承祯好像忽然想起什么:“吴道子说,你从蜀中带来一位朋友,怎的不见?”

  “哦,他在床上躺着……不瞒宗师说,我这位朋友身带内伤,病势不但不见好转,好似一天重似一天,我真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司马承祯道:“你我虽属望年,但天缘默契,已成定交。走吧,领我看看你的朋友,说不定我能帮上一些忙。”

  李白喜出望外。司马承祯来到病人床前,吴指南挣扎欲起,司马承祯连忙把他按住,细细查看一会,又在他的胸前背后发了功。吴指南感到轻松多了。司马承祯回来坐好,对李白说:

  “你的这位朋友气脉紊乱,已是朝夕难保,我只能尽力而为,暂时缓解一下而已。你可带他速速赶往洞庭君山,我刚才跟你说的胡紫阳正在那里开道场,他是当今高道,只有他的餐霞神功,或许能救你朋友一命。再说,胡紫阳颇有人脉,拜师学习的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就连随州周围太守一级的官员前去拜会,遇到胡紫阳静坐,便摆成雁阵队列等候。结识此人也是一条终南捷径,可一步迈入王公大臣的圈子。”

  李白颇以为然。说着天色已晚,吴道子到来,三人畅饮到深夜方散。

  太白回到客房,虽带醉意,一路风尘,未及洗漱,感觉浑身不爽,便到浴间冲凉。将外袍内衣全部脱下,正在搓洗,忽听头顶簌簌轻响,抬头一看,脱下的袍裾已被人吊至半空,再向上望,楼瓦已被人揭开一个小洞,绳索就是从那顺进来的。李白不及多想,一个旱地拔葱,将袍裾扯下。待他穿好衣服冲出,楼顶之人早已不知去向。他百思不得其解:“此地没有熟人,为何费如此周折专来偷我袍衫呢?哦!不好,莫不是冲钱财来的?如果那样,吴指南就危险了。”他疾忙冲回客房,一切平安无恙,安好如初。这令他更是想不明白,忽然灵光一闪:“对!一定和我身上的秘籍有关。”伸手摸摸尚在,这才放下心来,但他还是百般纠结:“不知这贼人从哪里来,如何这般知我底细,专等我冲凉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