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神临——第七卷总结



        我如神临是迄今为止,我野心最大的一卷。

        也是我写得最辛苦,投入了最多心力的一卷。

        同时,它也是争议最大,好像最不被读者喜欢的一卷。

        写到现在结卷,它的结构已经非常清楚了。

        这一卷有两条主线并行——

        一条主线是“我如神临”的一个个天骄人物。

        一条主线是姜望成就神临的路。

        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碰撞出了这一卷的故事。。

        在写黄河之会的时候,  我就说过,这是一场真正的列国天骄之会。此时出现在这场盛会上的天骄们,将决定现世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命运。

        他们怎么会不重要?

        甚至可以说,“我如神临”这一卷,是一场更复杂、更立体、更宏大的黄河之会。

        因为彼时那些天骄所肩负的历史、承担的责任,在观河台上只能瞥见一鳞半爪,  在论剑台下,真实的生活中,  才看得到那些沉重的岁月。

        历史照见现时,  才知道当年的齐夏争霸,到底是怎样一场战争。才知道太寅和触悯,在观河台上为何而战。才可以知道,那一笔带过的革蜚、萧恕,他们肩负怎样的人生……

        现世的引力太沉重,翻开历史,不是荣耀,  就是血泪。

        从姜无弃结为秋霜开始,  到姜望剑撞青铜鼎结束。

        这中间,姜无华一句我当神临矣,  便跨过天人之隔。

        萧恕不赎城坐守四十天,  还是功败垂成。

        斗昭、钟离炎、王长吉、月天奴、祝唯我、重玄遵、太寅、易胜锋……

        这些人贯彻自己的道,一个個走向“神而明之”的路,  就是这一卷的主题。

        一个修行者,  如何超脱**凡胎,  打破天人之隔?

        如何迈向那一步,做到“我如神祇临世”?

        而姜望在这个过程中,  是一个见证者,  一个经历者,一个同行者,也是一个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

        姜望有他自己的路。

        这是本卷的第二条主线。

        以姜无弃结为秋霜作为开篇,奠定本卷的基调。

        而恰恰是从姜无弃神临开始,本卷迎来了相当激烈、但相较于之后不值一提的争议。现在想来,好像那一次的争议,也奠定了本卷争议不断的基调一般。

        书里书外,总是这样奇妙地汇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