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新剧情背景——帝大的内部环境



  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行动能力,陈墨现在只能与小白留在校长室中发呆。可能是等待的时间的过于无聊,他们一人一狐,居然玩起了“谁先闭眼”的游戏。。。

  画面切换到李笙苼这边。

  李教官近些天来可是忙的够呛!她不仅要快速整理好所有新生的入学资料,还要了解每个新生的异能种类,更要时刻跟进他们的修炼进度,总之24小时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当然,如果就只有这些小问题,她压根就不会手忙脚乱,毕竟人类修炼到黄金段,无论是记忆力还是精神力都有着飞跃式的提高,大脑甚至能被当成一台“小型计算机”使用。

  令她感到焦头烂额的事情,正是学生间的矛盾与隔阂。

  这些矛盾自帝都大学成名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可谓是“沉根烂荷”。

  虽然帝都大学的校长是儒圣,提倡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但自从帝都大学成为华夏的四所顶尖高校以后,儒圣出现在校园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现身的频率也是越来越低,经常好几年才露一次面。

  这也导致帝都大学的办学风气,逐渐变得有些不那么纯粹。

  其中特别是关于异能者学生这块,由于异能者的修炼资源极为短缺,帝大每年招收异能者新生的数量都极为有限,为了保证办学质量,老师们想尽办法,但这依旧不足以弥补修炼资源的亏空问题。

  最严重时,老师们就只能用自己的修炼资源给予学生修炼。

  这时,帝都大学的某位副校长提出了这样一种改革方案:接受华夏六大基地中的部分世家豪门赞助,有了他们的赞助,学校不仅能大大减轻办学负荷,更能事先从中挑选出更多的优秀学员,提高学校里的优秀毕业率。

  (这个优秀毕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之前能够成功突破到黄金中段以上的学生)

  这种改革方案的唯一缺点就是,接受了世家的赞助,帝都大学异能系的招生主动权会丧失大半。

  帝大异能系每年都必须从这些世家内部吸纳进部分学生,就算某些学生的修炼天赋没有达到帝大入学标准,但接受了别人的赞助费,就相当于拿人家的手短,拒绝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

  话虽如此,在那些豪门世家内部,出现修炼天才的概率还是要比出现废材的几率高些。

  就在学校高层犹豫要不要实行改革时,儒圣却在这个时候闭关了。

  像儒圣这种等级的修炼者,一旦闭关,时间就得用年来计算,如果要等到儒圣出关再决定,那时帝都大学的异能系只怕已经因为办学资源不足,彻底放弃这个专业了。。。

  死马当活马医,为此,校园内部只能采用投票的方案决定,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等儒圣出关,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赞助改革的事情已经完全落实,就算他心有不愿,却也无法挽回。

  考虑到副校长也是为了学校考虑,走投无路之下才开始改革,儒圣并没有加以责怪,而是令其全权负责帝都大学的异能系招生这块,儒圣对他的要求只有一点,最低每年要招收十名通过异能者考核的学生,这是儒圣的底线。

  这也是帝都大学一直没有放弃招收普通学生的缘由。

  从前的帝大一直都是以强者为尊,有来自世家豪门的学生,也有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大家都是凭借真才实学进入帝大,自然相安无事。现在突然闯入了一群走后门的“关系户”,这让辛苦考上帝大的其他学生如何能服气,二者间的矛盾也由此展开。

  这种矛盾最开始就只是同学间小打小闹,没人会将其放在心上。

  随着同学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初的小打小闹不断升级,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类似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说解决就可以的解决的问题。就像是陈墨上辈子所在的华夏,“贫富间所存在的隐形歧视问题”根本无法完全消除。

  “有些人是羡慕嫉妒恨,也有些人是不屑鄙夷嫌弃,总之能抱有平常心相处的人是少之又少。“

  两层阶级间的交锋,就像是在抗战一般。

  一开始是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占据上风,毕竟世家子弟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大过普通人的人群基数,更何况以普通家庭的修炼资源就能考上帝大,修炼天赋自然会比那些世家子弟更胜一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