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军逐渐靠近西北,整日跟随在主帅夏松身边的周周明显感觉到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每日里往来传递军情的信使最少也有三四拨,最多一日达到了十一拨。显然,西北的局势不乐观,周同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了叛军已经占领了横山、天都山一线的所有要隘,这条军情让与会的将军们全都慎重了起来。

  横山、天都山横贯在帝国西北部,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两条山脉首尾相连,成为西北五州与帝国内地的天然分界线。虽然地势险要,但因距离边境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朝廷只于几处险要之地派有驻军,人数也最多不过一营五百余人,最少只有一都百人。

  出兵之前,朝中重臣讨论之时,都认为叛军只是占领了五州之地,还要整顿内部,未必会立即出兵占领穿越横山天都山的通道;若是谨慎考虑,叛军在起事之初便立即出兵,也不是区区三个月便能全取所有要塞的。

  给予他们信心的,便是这些要塞均处于地势极为险要之处,特别是朝廷动用极大人力物力所修建的塞门寨。这座寨子卡于悬崖峭壁之上,四面均是猿猴难越之地,寨中有数眼有天然泉眼提供饮水,寨下又有无定河支流大里河流过,河中乱石嶙峋,舟船难通。寨子山壁之下,被河谷与寨子夹在中间的,便是连接陕西与夏州最重要的通道白于道。

  若是将横山天都山比作一条长虫,守住塞门寨,便控制住了这条长虫的七寸。驻扎在此要塞的,乃是朝廷边军中的保安军一营五百余人。保安军乃是以陕西本地良家子为兵源的禁军,并没有在叛乱五州招募的项人,这也让朝廷不用担心驻军参与叛乱。以五百人守御这样的天险,可以认为只要寨中粮食没有用光,那么就算五万人围攻一年也是无用。

  朝廷因此认为,在朝廷作出具体反应,平叛大军抵达之前,塞门寨绝不可能陷落,也因此给足了夏松一个月的行军时间。可是现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这座被朝廷寄予了重望的要塞被叛军轻易攻下,确切地说叛军拿下这座要塞前后只花了仅仅七日时间,与战前的预计大相径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夏松心中的阴霾变得极其浓重:或许朝廷诸公真的错了,此次平叛绝非出兵前认为的那般轻松,叛军的战斗力也绝非自己想象的那般软弱。

  鉴于形势的恶化,夏松催动了大军前进的速度,赶在五月二十二这一日,提前六天到达了延安府,并于当日晚间召开了军事会议。

  此次会议的内容周同并不知晓,他的级别并不够列席其间,首位在大帐外面的他,只知道每个人都是一脸严肃的进去,最后又是一脸严肃的出来。

  大军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中休整了两日后,第三日上午,夏松召开全军军事作战会议。这一次的会议上除了此前与会的各人外又多了几位。周同这两日随着夏松见过,认得是从麟州以及庆州来的几名武将,这两支部队驻地距离延安府较近,因此虽然出发时间晚了半月,倒是更早两日便已到达。

  夏松神色肃穆,双眼微闭,端坐帅位之上,身后立了两名亲兵,一人抱天子宝剑,一人手持令旗;一侧坐有一名书记,早已准备好了座椅纸笔。帐中诸将见此威势,均自小心翼翼、不敢大声呼吸,生怕在这节骨眼上惹恼了主帅,被拿来祭旗那便是自寻死路。

  帐外聚将鼓声陡然停止,一时间大帐中落针可闻。

  夏松缓缓睁开双眼扫视眼前诸将,慢慢开口道:“拓跋昊狼子野心,鼓动项人叛乱,为祸西北,本官奉朝廷命令,征伐叛军。”

  “当此国家有难,五州百姓受苦之际,本官希望,诸位将军能与本官一道,同心协力、戮力向前,誓将拓跋昊捉拿回京,还我五州百姓一个朗朗晴天!”

  “末将等定遵大帅号令!”帐中诸将均是抱拳大喝。

  “目前形势严峻,叛军已占领横山一线要隘,凭借天险负隅顽抗。泾原总管刘祚已率部由环州出发,日前与叛军于清平关、归德堡一线与叛军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刘总管已暂时收兵清平城与叛军对峙,牢牢吸引住了叛军的主力。因此,我部须趁此良机尽快夺回塞门寨,进军龙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