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前生活



  周二下午的第一节课,吴老师来到教室,刚要开讲,发现有五个位置空着。五个都是女生,而且是同一宿舍的,就问:“这几位是怎么回事,怎么没有来上课?”

  叶柳枝立刻报告:“中午吃饭时候,叶丹的爸爸来了,要把叶丹带回家,说是不让她上学了,我们怎么劝都不行,最后赵甜甜、徐曼丽、张丽英、王艳她们四个就出去送,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咧。”吴老师问:“为什么不让叶丹上学了?”叶柳枝把头摇起来,说不知道。

  傍晚时候,吴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心里还在想着叶丹的事情,这时班长葛麦子跑来满脸笑容对吴老师说:“吴老师,叶丹她们五个人都回来了”,吴开成很是惊喜又问:“全部回来了,叶丹也回来了吗?”

  “啊啊,都回来了,叶丹也回来了。”葛麦子回答道。吴老师说道:“快把叶丹找来,我问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叶丹的妈妈又怀了孕,这是第三胎,于是镇里计生办和村里就找上了门,准备带叶丹的妈妈去做引产,叶丹的妈妈便跑了,罚款家里是一分钱也没有,猪羊也都转移了,弄的计生办和村里的干部非常生气,说他们这是有计划的偷生。结果竟拆了房子,还要把叶丹的爸爸带到派出所,叶丹的爸爸一听也便跑了。现在家里是断壁残垣空空荡荡,叶丹的爸爸就想着,让叶丹不要上学了,这样可以省下生活费、补课费、住宿费还有以后的考试费等好多的费用,反正也考不取个学校,出去打工苦钱去,就来到学校带叶丹回去。谁知一个宿舍的姐妹情深,都舍不得叶丹就这样走了,但又不能说服叶丹的爸爸,于是就帮着拿叶丹的行李送她一程,谁能想送了一程又送了一程,竟然一直送到了家,三十里路啊,这下叶丹的爸爸也感动的不得了,又想到:也就剩下这三两个月了,合在乎呢?于是叹了口气对叶丹说:“你回去上吧,要好好和她们相处啊。”就这样五位同学又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学校。

  吴老师听完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不禁喟然长叹,感叹这是多么美的同学之情啊,不由自主的念叨“一辈同学三辈亲,一辈同学三辈亲。”

  四月份的月考成绩下来了,马飞扬的成绩是班级第二名、年级第六名。按照这个成绩不变,考取师范就不在话下了。吴开成对马飞扬说:“这次月考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要注意考试常有起伏,自己再把试卷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哪些题目是超常发挥了,又有哪些失分的地方是不该失分的,好好的总结总结。”马飞扬认真的听着回应道:“是的,我知道了。”

  每次考完马飞扬总是喜欢和张剑桥对试卷,看看你错的什么地方我错在什么地方,都替对方惋惜那些不该错的题目,都为自己或对方做对了一道难题而庆幸。张剑桥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历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张建桥的目标就是要上县重点中学,然后考大学。

  张剑桥的父亲张盛是老知青,当年从省城南津市下放到楚西县就在周庄镇铜锣村,在这里他遇上了村里的生产和学习双先进分子洪再华。洪再华大张盛三岁,对张盛很是照顾,特别是干活的时候,自己忙不过来还得让自家的兄弟过来帮着,有啥好吃的总是想着法子给张盛送来。这样时间一长,张盛对洪再华就由感激变成了感动,继而又产生了感情,终于结合成家。77年恢复高考时,洪再华刚好要生第三个孩子,张盛又是忙里又是忙外结果当年的高考他铩羽而归,后来也没有再考。按政策他是可以回城的,但是洪再华和孩子不能跟一起回南津,于是就落户在周庄。张盛有高中的底子,周庄中学缺老师,于是张盛便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他教书认真视学生如子弟,在周庄也是一时佳话,三个孩子前两个是女儿,第三个就是张剑桥,两个女儿一个高中毕业后在县城招了工,一个在高中上学。张盛认为此生最大的遗憾倒不是落户在了周庄没能回城,而是那年高考他以两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所以他的满腔期望都在儿子张剑桥身上,希望张剑桥能考上大学,自己就算再苦再难再累再穷也是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