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集 其心各异



    刘伯温,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蔡元培老先生曾说:“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在民间传言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关于‘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其实是这么回事。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在朝廷做大官的王爷,大家叫他李靖王。李靖王因为触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西边。李靖王心怀怨气,常常想着返回京城去,可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年春天,李靖王的父亲死了,送葬时来了一位道人,这个道人让李靖王在父亲死后的第一百天,往东边射上三箭,然后带兵反回京城。

    李靖王听了,安心地守孝,准备到时候就带兵打进京城。他守孝守到九十九天时,李夫人却再不想守孝了,就催促李靖王说:“已经守了九十九天了,差一天没关系吧,你赶紧射箭。”

    李靖王经不住夫人的唠叨,就狠狠地往东面射了三箭。他哪里知道,这三箭射到京城时,一箭射在了皇宫的柱子上,一箭射进了金銮殿的墙壁中,一箭射到了皇上洗脸的金盆里。

    那时候朝中军师是刘伯温,他上知风云变幻,下晓地理山川,中通人间沧桑变化,见从西面射来的三只箭差一点射中皇上,知道有人造反,急忙带领大军朝西头而来。而李靖王射出那三箭后,立即带兵东进,行至半路听闻皇帝没死,心中慌乱,悄悄带兵返回享堂,装作没事人。

    刘伯温率军前来,询问左后,竟是查不出是何人射箭。但刘伯温乃是神人,精通风水术数,见此地风水已成藏龙格局,若是再过些时日,风水大局定型,此地就会出真龙天子,就会改朝换代。

    刘伯温大呼侥幸,命令军队日夜不停地挖山斩脉,将此地龙脉挖了个支离破碎,从此以后,附近一带的山上再也不长松柏,再也不盛开百花。中原大地自明朝以后断绝汉人正统,黑土地异族崛起,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

    刘伯温斩龙脉造成的影响,不止于此,他这一斩,斩断的不仅是汉人气运,还是练气士的未来。

    自那以后,练气士修行越发艰难,天地灵气泄露,练气士时代转为隐匿深山,避世不出的‘奇人异士’时代,人间再无神仙传说。

    “这就是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秦辰逸说道。

    连雪儿柔柔的问道:“龙脉真的那么神奇吗?”

    “龙脉,更多体现在风水格局中,我对风水也是一知半解,不作评论,不过据我们研究的成果显示,刘伯温当年并没有斩龙脉。”王至诚又抛出个深水炸弹,炸得叶玖他们脑袋晕乎乎的。

    “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教授,您这前后矛盾了。”

    “呵呵,大家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王至诚挥挥手,笑着说道:“刘伯温没有斩龙脉,但却做了另外一件跟斩龙脉差不多的事情。”

    “元末明初,天下初定,国运不稳,时有匪类作乱,其中就有一群人刻意跟明皇帝作对,其中不乏练气士。有一次,这伙练气士竟是闯入守卫森严的皇宫大内,差点行刺明皇成功,明皇召集众臣,询问这伙匪类来历,刘伯温直言其为练气士。”

    “刘伯温说明厉害,明皇又惊又怒,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皇为真龙天子,天下共主,怎么可能允许一群练气士凌驾于他之上,就命刘伯温帅军剿伐。”

    王至诚长叹,“这刘伯温不愧神人之称,多方查探,发现练气士多聚集于洞天福地之中,而这些洞天福地,俱是风水宝穴,以自然地势凝聚天地灵气,便另辟蹊径,以风水破风水,命令军士人工布置风水格局,硬生生把一个个洞天福地搅得乌烟瘴气,失去洞天福地作为依托,练气士修炼更加困难,又有大军围剿,纷纷遁入深山,隐匿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