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赛后余波



  由于是在骑士队的主场,马刺的球员们虽然非常激动,但是庆祝起来没有太过放肆。

  颁奖典礼的舞台很快搭好了,斯特恩向马刺队表示祝贺,并将总冠军的奖杯递给了霍尔特。

  拿到2006~2007年度总冠军的奖杯,马刺队的球员们再次开心的嘶吼起来,争相和奖杯合影。

  接着颁布FMVP,这个奖项也基本没有什么悬念了。

  最后一场比赛,邓肯只得到21分,但是李冲霄火力大开,狂揽45分,向那些冷嘲热讽的人士表明,自己完全够资格拿到这个FMVP的奖项。

  邓肯场均能够得到26.25分13.5个篮板,而李冲霄的的获得32.25分7.5篮板7助攻。除非评委们都眼瞎了,或者有什么利益相关,否则不可能选错。

  随着斯特恩对着纸条,缓缓的念出李冲霄的数据,最后的奖项也很明朗了,最终李冲霄拿到个人职业生涯最高的荣誉,FMVP!

  当李冲霄高举奖杯的时候,华夏球迷都有些不敢相信。尽管之前的比赛已经有了征兆,但是这一刻来临的时候,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很多球迷对于他不愿意参加国家队的怨念一下子烟消云散,事实在证明他两个夏天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李冲霄获得FMVP,也引发了美国篮球届的大震动。

  在纳什成为第一位非美国籍常规赛MVP之后,诺维茨基又成为了第一位非北美的常规赛MVP。

  现在连总决赛也被攻陷了,李冲霄成为的NBA历史上第一位非美国籍的FMVP。

  NBA越来越国际化,难怪斯特恩给李冲霄颁奖时,笑得合不拢嘴。

  NBA的专业团队预估,未来几年,NBA在华夏市场的收入有望达到十亿美元,而成本方面,由于有李冲霄和姚明这两个活广告,收入的一大半都是纯利润。

  更让斯特恩感到高兴的是,连续两年的总决赛都成为了年轻人的舞台,新兴的势力开始站到前台,一扫前两年联盟球星后继乏人的景象。

  在他的想法里面,詹姆斯和李冲霄分列东西联盟,未来再来几次总决赛的对决,有望再现当年“黑白双雄”争霸的局面。

  ……

  回到圣安东尼奥,球队准备了巨大的欢迎仪式,以及夺冠大游行。

  马刺队球迷是这几年最幸福的球迷,在过去的五年里面,他们三夺总冠军,虽然没能够卫冕成功,但是这个战绩也足以让他们感到自傲。

  不过对于李冲霄来说,今年的季后赛,是他打过的最艰难的比赛。

  他不仅要在场上和对手竞争,还是对抗来自波波维奇教练的压力。

  波波维奇的篮球战术让他感到十分的压抑,大多数时候,都感觉自己的打得束手束脚。

  通过这轮系列赛,让他彻底了解了波波维奇的篮球哲学,感受到了自己和教练在篮球理念上的分歧。

  简单说来,波波维奇认为球队是一台机器,普通球员也好、球星也好,都是机器上的零件,按部就班的运作,才能更好的发挥机器的效能。

  而李冲霄觉得球员是人,有强有弱,状态也会有时高有时低,做不到机器那么稳定。

  团队战术在很多时候确实管用,但是巨星篮球也是另外一种打法,不应该视为洪水猛兽。

  事实上这两个理念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对立的。李冲霄和波波维奇都的聪明人,不可能看不透。

  本质上两个人最大的分歧,在于球队的主导权应该在谁手上。

  波波维奇当然觉得该主教练说了算,马刺队是他一手组建和捏合的,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而李冲霄认为球星才是一只球队的核心和灵魂,菲尔·杰克逊再厉害,也遮不住乔丹的光辉和OK组合的锋芒。

  在这种问题上,联盟基本都是球员说了算,波波维奇是逆潮流的,但这反倒是他的魅力所在。

  这个赛季的成功,更加抬高了他的权威,在外界看来,他比邓肯更加能够代表马刺。

  不仅仅是在美国本土有这样的球迷,在遥远的华夏,也有一些人这样认为。他们总是把篮球是一个团队运动放在嘴边,极力淡化球星的作用,表示自己就是欣赏团队型球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