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声 一



  第二声

  一

  罗望母子接刘家的活已经全部完工,他带着王积富把货送到刘家,管家点完货,主动问罗望:“罗师傅不去见一下少东家吗,他在哩。”这是刘甲给管家交待下的:“罗望来了留住他,有事要谈。”

  罗望说:“应该的,正想见他呢,”王积富先回去了。

  两人见面寒喧几句,刘甲问罗望:“最近很忙吧,年底了嘛,俗话说有钱没钱,穿身新衣裳过年,接的活不会少吧。”

  刘甲问的是实情,罗望也如实作答:“是啊,忙不过来了,得再雇两个短工。”

  “这是好事,我再给你添些柴火(加些工作量的意思),家里每年给所有人都要做一套新衣裳,今年也一样。你剪裁,我们家的女相们(当地对下人的尊称)缝制,工钱照算,这次尺码登记、送取料子的事我让管家和魏宝来做,省得你来回跑趟子,”刘甲说。

  罗望忙回应:“谢少掌柜了,要有缝纫机就好了。”

  刘甲应道:“你准备一下,后日起程去兰州。”

  罗望心里一喜说“太好了。”

  刘甲邀罗望明天去大佛寺进香、拜会广义法师,罗望满口答应。”两人又聊了一会,罗望告辞回家。

  韩起茂来拜访刘元柱,他今天没穿军装,是富商打扮,红狐狸皮帽子,绸缎的绵袍,高帮毡靴子,很气派,跟着的马营长和警卫小马是管家和随从打扮,小马随从手里提一木制的小匣子。

  守门的老者不认识来人是谁,只看这气势马上矮了三分,客气地引到堂屋,有人已通报刘元柱。

  两人抱拳行礼,刘元柱叫下人上茶,警卫说:“不劳刘掌柜,我们自己带着的。”

  刘元柱先是一楞,又一拍脑门说:“明白了、明白了,差点失礼,冒犯韩旅长。”

  不是他们摆谱,是人家的规矩。

  随从拿出木匣子里的盖碗、水壶为韩起茂彻好茶。

  韩起茂看马九旺站在他身后,说一声:“马营长也坐吧。”

  马九旺坐在了韩起茂下首,双腿并拢、两手扶膝、腰板挺拔,远没有韩起茂随意、自在。

  韩起茂说:“刘掌柜,韩谋是军人,喜欢直来直去,就不绕弯子了,今日特地拜访你,一呐表达问候之意,二来是年底了,春节将至,韩某人却有守土安民之责任,战事已平,现在的甘州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过年了嘛,就得有过年的气氛不是,”话没说完,停下端起茶喝。

  刘元柱明白韩起茂的来意,心里已经把他祖上好几代骂了个遍,脸上还是笑盈盈地说:“韩旅长和各位长官保境安民十分辛苦,我春节前一定准备好,联合各商号一同去东校场劳军,营造节日气氛的事也遵从您的安排。”

  韩起茂看到刘元柱这么识相,脸上也泛着笑意,接着说:“那就有劳刘掌柜了,到时联系马营长吧。节前街道上要挂好彩灯,钟鼓楼那儿年三十放一场烟花,大戏也得唱三天吧,我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

  刘元柱回应:“韩旅长想的周到,这几天我就张罗商会开始办……。”

  刘元柱是商会会长,他能办得到。

  送韩起茂出门,刘元柱自言自语:“杀人如割草,还要粉饰太平景象,这回得放血了。”

  同一天,韩起茂还拜访了宋家。

  宋家掌柜的叫宋子玉,山东人,在甘州做生皮生意也十几年了,商号名叫恒远商行,本人还是当地会道门的掌会,也是吴三木生意上的竞争对手。

  韩旅长没去拜访吴三木和关富智,因为这两人早就主动靠过来了。

  罗望回到家,和母亲说了接刘家裁剪衣料的活和去兰州买缝纫机的事,商量着雇短工,按母亲的意思,不用找别人了,把贺李氏请来,一日管三餐,一月三块大洋,干两月,他儿子也可以带过来,一起吃饭。

  因帮着办理丧事的原因,李槐花对罗望也心存感激,对罗望的到来十分客气,罗望讲了母亲的意思。她满口答应。

  这女人手里是有点钱的,贺福军这几年弄了三千多块大洋,更何况吴三木也答应给他们母子一笔钱,她不至于穷到打短工去挣钱,但她觉得靠近罗望母子,远比挣六个大洋重要的多,这事就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