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进城去-第2/3页





  关志远回想了一下,摇头道:“您给的地址是中央市二环区艮甲位……不在北边,是在市区里呢。”

  居温瑜点点头:“如此甚好,那稍后你认着些路,若是经过他那里,便去下个拜帖。”

  沙正谊听了,忍不住好奇心,问道:“安易先生,这位‘辛兄’可便是方才您过的在本地设厂的家乡友人?”

  “是啊,”居温瑜回道,“他之前也是与沙君你一样,做些南北海贸生意,后来嫌东海市舶司对绸布的抽解太重,便在这边设厂,采买生丝过来织成绸。没想到因缘巧合,也兴旺发达起来了,据在当地还颇有名气……志远,你是吧?”

  关志远也点头道:“是啊,辛记出的各色丝绸、丝袍、丝绵被,可是很有名的。这辛老板也是了不得,后来还有不少效仿他的呢。”

  几人听了,也敬佩地讨论起来。宫文昌赞叹地道:“这真是我辈的楷模啊……安易先生,既然有缘,可否也为我等引与此位前辈一见?”

  居温瑜捋着胡子想了一会儿,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甚好,人多还热闹些,横竖都是家乡来客,辛兄也会高心罢。”

  没过多久,马车已经接近城区的二环区了。二环区实际上指的是中央市第二环城公路(半径1km)和第三环城公路(半径1.5km)之间的区域,这一片除了市政府的保留地,已经全部分区划块发卖了出去。其中大部分被各社营企业瓜分,也有一些落入到了私人和私企手里——这片土地的潜在价值是明摆着的,就算再来一环,各摩拳擦掌的社企也能全吃得下,只是考虑到各种因素,市政府还是挑选出了一部分地块公开出售,以让民间分润城市发展成果、活跃经济,并且也让他们感知一下房价的威力。

  不过当初民间很不给中央市政府面子,拍卖项目很是遇冷——也谈不上,至少是与高密即墨城区地块价格相当的,但离“寸土寸金”的预期可差远了。等到后来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早期地价飙涨,可是让当初狠不下心出钱的土豪们大叫后悔,而一些稀里糊涂上了车的人则暗自庆幸。

  二环区实际上才是中央市的主要部分,因为更内部的一环区基本都是政府机构,威则威矣,却无法单独构成一个有生机的城剩而有着菜市场、居民区、商业区和各类企业的二环区才更有活力,真正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地方。

  现在二环区已经得到了毕竟充分的开发,放眼过去几乎全是二层或更高的楼。其中有的四四方方光秃秃的像个大箱子,有的则是更传统的飞檐斗拱造型,而更多的介于两者之间,以新式建筑为主体,辅以适当的装饰,看上去不那么突兀。

  第三环城路外的三环区也已经开始开发了,不过尚处于初期阶段,空地一大片,已经占据的地块开发得也相当粗放,基本都是一个围墙圈出一大片地然后里面随便盖上几件简易平房的模式。但可想而知,这些空旷的地方将来也一定会被前面的城市所同化。

  “啧啧,”陈若风看着前面的粗放街景,指点着道:“这八卦城倒也心大,连个城墙也没樱”

  他这么一,众人才反应过来,这中央市和其他地方的城市有个显着不同的特征——没有城墙!

  “哈哈,兴许是东海国朝廷对军力深有自信,觉得无墙亦可御敌?正如那书先生的,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无城胜有城?”陈若风摇头晃脑地比划着。

  居温瑜点头道:“有理,正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方是正理啊。而且,没了城墙,这城里住起来不闲适多了?”

  古代城市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拥挤。城墙为了防御考虑,不宜造得太长,普通的城不过占地几百亩,在后世也就一个区的大,而城市作为地区中心又很容易吸引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往往相当大。而古代又没有高层建筑技术,这使得居民只能挤在低矮逼仄的平房或楼里,比起后世城乡结合部的蜗居有过之而不及。而中央市没有城墙的限制,又规划得比较合理,所以即使在城市中空间也是相当充足的。

  南宋城市中的楼房往往左右邻紧紧挤在一起,这既是因为土地紧张,也是因为建筑技术不足——没有左右楼帮着承力,三层以上的木楼很容易就塌了。显然,这样的建筑既不适合居住,又容易产生火灾。而在中央市,他们一路走来,道旁虽有高楼,却不拥挤,而是与周边的院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虽傲然挺立却依然稳固,看上去就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