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马耕队-第2/2页



  当然,他们就那几匹马,马耕队的规模不可能太大,只能在城阳区和蓝村镇附近提供小范围服务。服务对象也是亲疏有别,优先提供给有家人在商社做工或参军的,其次是有孩子在东海小学读书的,再次是跟商社有贸易关系的,最后才是其他村民。耕地的服务费也不用立刻结清,只要交税时一起交就行了,而且根据管委会的最新政策,义勇旅的士兵可以选择减少自己的工资,以换取家人的免税额,总之是方便得很。

  今天张国庆访问的刘大春家,就是因为他的三儿子参加了海军,今年上了冬至号去了南边还没回来,所以得到了马耕队的优先服务资格。

  这刘大春家里条件还不错,是城阳区的一个小地主,名下有近百亩地,自己种一部分,租了一部分给了两家外来户,日子过得还不错,家里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铜钱。也正是因此,他的儿子也才有机会去外面见识,最后上了东海人的船。

  他这样的情况,在附近也不算少。

  说起来,胶东地区有着荒地与租佃关系并存的奇怪情况。

  张国庆当初对此很奇怪,既然有荒地,那为什么不自己开出来,非要给人做佃户呢?

  事实是,租佃的不是土地,而是生产资料。荒地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耕牛,没有种子,没有农具,没有水利,没有通向外界的道路,能有什么用呢?

  这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就能看出来。即墨县即使是耕种过的熟地,一亩也不过一贯钱,而一头耕牛却要十到二十贯。为什么不把买牛的钱用来多买几亩地呢?就是因为地再多,没牛也种不了啊。

  地主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生产资料租给佃户,从佃户的收获中取一部分。客观来说,相比后世垄断了土地的剥削型地主,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当然,比起雇佣农业工人组织起大规模耕种的资本主义农场主,还差得远。

  很多逃荒的难民,就是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才只能给地主们当起了佃户。但经过多年战乱,地主们的积累其实也不是很足,所以这种就业岗位有限,才出现了当初即墨城南大批难民没人要的情况。

  很多自耕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难以扩大生产。

  东海商社的马耕队,就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农民解决一大困难的耕地部分,让他们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扩大生产。

  这样,今年得益于马耕队,城阳区的耕地面积有所扩大,但张国庆下到基层后,又发现了新问题。农民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宁愿闲着,也不愿意利用周边的荒地,就比如这刘大春,即使有马耕队服务,也只愿意扩产20%,这又是为什么呢?

  几天后,张国庆找到了陈潜:“我有个提案,你们得帮我个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