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马少夺魁(5)-第2/2页



  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诸为最。

  尤其是过柏龄所著《四子谱》二卷,变化明代旧谱之着法,详加推阐以尽其意,成为杰作。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

  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

  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

  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

  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

  “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四)对外传播

  到19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围棋水平赶上中国,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中国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西汉时曾置交趾郡,辖境包括今天越南的大部分地区。

  此后,越南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围棋在越南开展流传的情况未见史籍记载,但估计不会晚于12世纪。

  元至元中(1280左右),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即今天的越南)。

  他在安南曾观当地贵胄子弟弈棋,作了《安南春夜观棋赠世子》一诗,中有“绿沧庭院月娟娟,人在壶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红烛底,心游万仞碧霄边”等语,足见当时越南围棋已很流行,而且也很讲究高雅的情趣。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

  如记录沿途风光的马观的《瀛涯胜揽》就说:“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天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这说明东南亚国家至少在明以前,围棋就很流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