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些日子以来



  虽然早有准备海底基地的建筑蓝图,但他只在海床地底,挖掘出了U型通道跟基本安放物品的大洞,其余全部精力都用在恢复通讯上。

  思路很清晰。

  只要能通讯恢复,就能获得无数好帮手,比起自己一个人慢慢修基地,无疑,叫一堆人过来帮忙才是最有效率的。

  其实前期海床开凿难度还是很大的,要挖一个“J”型通道出入通道出来,长的一竖,是长达100米,直径10米的竖直深井,弯钩水平移动20米后,向上通到基地空洞内。

  施工的最大的难度在于,这个基地空洞要密封住空气,不会渗水,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干燥的地底基地环境……白莫邪是先挖好沟通空洞,然后利用悬浮运输车,往空洞里运输空气,往空洞外排水的同时,对岩壁进行水封。

  开凿面积大概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海底水密洞窟,已经是现在白莫邪耐心的极限,他太急着想恢复联络了,过去一年里,在白玲玲她们不断升级下,获得的新一代相位系统,可是需要他打起120%精神,全神贯注进行纳米操作,把每个原子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上,以实现宏观物理功能。

  要形容白莫邪过去十八、二十天里工作的精密程度,他觉得自己就是在用米粒堆砌一座足球场大小的城堡,而是用的工具,既不是筷子更不是手,而是在用挖掘机的铲斗去一颗颗勾抓,把一粒粒小米横着竖着斜着一个个互相勾结起来,构成稳定的功能结构,有一颗米放错位置,那整个工程就得重头开始……

  过去太阳系时代乃至大航宇时代初期,高密度的中子星是最厉害的武器,由于其致密的属性,其硬度当时人类根本没有办法精密切割,逮到一颗中子星,可以直接拿来挡住舰队几天文单位前面,当盾牌用。

  直接当挡炮弹的物理肉盾,或者当用引力干扰敌舰炮击轨迹的引力护盾,效果都相当不错。

  所以当年最强的人造穿甲弹,就是把纯中子捏成一团的弹头,古代星际战舰电磁炮的主要动能炮弹。

  白莫邪也利用过中子星,只不过是拿来克制百殇的反物质磁单极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光把中子捏成团已经满足不了人类了,还开始讲究捏什么中子,元素那么多,人造的自然的,大大小小,各种性质完全不相同,于是从这时候开始,人类工业就开始体现出了从小往到大制造的纳米工艺本质。

  让原子结构形成“弹簧”,水一样的钢板,最后是如今人类科技的结晶——十级金属。

  元素还是那些元素,这是一个现实的物理的宇宙,目前可观测宇宙内,还没发现什么神神叨叨的,“魔法”的,拥有“神秘能量”的神奇物质。

  就算是人造出来的新元素,再神奇也到不了让人变成“超人”的程度。

  真正神奇的,是在通过对物质内部原子人为操纵排列构造出来的新材料……从动力服到宇宙战舰,没有任何一种新材料是简单、容易的。

  不同的中子、质子、原子核,用纳米制造手段,通过核间力致密结合到一起,但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各自都会占据特定的空间位置,大大小小互相撑的。

  这时候原子核就不是示意图上的,一个“球”那么简单,各种形状,自然的、强力弱力挤压构型出来的,形成“跷跷板”、“夹角弹簧板”属于1级动力服的水准,形成量子计算回路属于高级水准,构成特定物理效应属于顶级水准。

  但无论是那种水准,都比古代单纯找大号中子、原子核往死里挤到一块,让其之间形成核间力,制造出来的“盾”、“弹”高明不知道多少倍……就是在用轨道炮去打石器长矛的那种降维打击。

  这件事白莫邪刚穿越的时候,就有所概念,之后也有充分的理解到,然而直到如今亲手来纳米组装了一回,才由衷地感叹人类的伟大。

  因此,生产主力舰主体结构十级金属的技术,是国之重器,一个国家是否是当年银河系里排得上号的列强,其标志之一就是独立生产十级金属,甚至整艘主力舰都是用万国进口配件、系统组装起来,但只要你能独立生产十级金属,那么你就是个大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