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打起来打起来



  从开历1388年2季10星5日开始,之后的7天,艾米莉亚平原大会战注定载入史册。

  白莫邪作为外星人见证者,亲眼目睹了双方集团军进入出发准备战位,双方总计超四千万人员的地面单位,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居然在一天之内,就全部入场完毕,冲杀到了一块,布满了38公里火控线,宽26公里的正面平原战场。而如果从双方最前线堑壕算起,按最大纵深80公里计算,陆军参战单位还能加个百来万。

  白莫邪记得地球二战时代,一场百万人的攻势准备,至少得花2、3个月,长的甚至得布置几年数十年才能完成……那个年代的战争,大兵团行动,并不是游戏里一个指令就能完成的事情,计算力、联络力、执行力有限的时代里,管好、计算好、输送好每个士兵的每天口粮都是一项大工程。

  而现在一天一千万兵员就准备就位,只能说一是时代技术力的提高,二是双方都时刻准备着总决战,看似只一天功夫,其实参谋部的计算进行了一百多年,每一条壕沟,每一个士兵这天要怎么移动,已经在沙盘上推演了无数遍,档案写满了几栋楼——监听了这么长时间双方秘密通讯,能知道一些内幕,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具体兵力情况,偷听军事通讯也无法听个清楚明白,但看小小卫星发回来的地面高清图片、视频,就完全一清二楚。

  两边当然有防备对方的侦查、间谍卫星,两边太空站打了这么久,不防备卫星,没了行星光环而已,轨道上可不是完全一干二净。就算退一万步,没了轨道威胁,也必须防备各种各样的侦查机。这个时代的火炮,光靠炮兵雷达,精确炮击20公里敌人目标轻轻松松。

  所以天空阴霾,云层低压还远远不够,双方历来都有专门的“战争迷雾部队”,携带便携式道具背包,驾驶专门的车辆,负责释放特殊的化学烟雾蔽障,与提供掩护作用,贴地弥漫的烟雾弹不同。物理战争迷雾范围更大持久不散的同时,主要漂浮在距离地面20到100米的半空中。

  除了这种烟雾弥漫外,战场上还有“电子战争迷雾”,除了干扰通讯外,电波制导、跟踪导弹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战场上双方都会搬出大功率电波天线、电台,释放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冲刷覆盖整个战场,这种干扰方式简单粗暴,但十分有效。

  白莫邪比较了一下,银阿莱战场上的电子战争迷雾就精密优雅多了,但最终达到的目的,其实跟这边原始的烟雾加电台的组合差不多,都是为了让对方超视距武器失效,战场远程指挥系统无力化。

  只不过这个时代无论物理还是电子战争迷雾,都挡不住白莫邪太空上的间谍卫星,一张照片下来,就把双方投入的兵力、布置看得一清二楚——

  旁约方面:主战坦克12000辆,其它装甲车辆58000辆,摩托卡车等交通车辆200万辆,火炮20000门,重型战斗机5000架,轰炸机5000架,其它机种3000架。

  阵地上的小碉堡、战壕就不计算了,毕竟可以称得每个士兵都有一座碉堡。要说的是永久性要塞,这是一种挖个200到300米深坑,然后头顶封上50到100米厚的,带装甲板防爆层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最后还会回填一层10米左右厚的伪装土层。

  列车炮、安防重炮、导弹发射井、飞机场藏身其中。

  对海射击的岸防炮,是一套高效的火力系统,工厂传送带式的炮弹制造流水线,直接把弹药送到炮口,自动化装填,自动更换灼蚀的炮管,能像机关枪一样高速连续重炮轰击,一门的火力顶上一支舰队,让任何敌对大型水面舰船不敢在它火力范围内露头。

  要塞内的交通铁轨,可以将岸防重炮快速转移到朝向内陆的射击炮位上,让敌人无法在其炮击范围内建立任何工事、阵地——正是由于这些超级要塞的存在,才有了现在干净,适合装甲冲锋的艾米莉亚平原。

  旁约方面的超级要塞在乌布利克大陆上一共有5座,互相之间掩护着,覆盖西半部分海域,顶在最前面,艾米莉亚平原方向上的有两座,主要由姆瓦萨亚经营的那座,已经铺出铁轨,将列车炮从地下开了出来,要拉到前线上覆盖整个平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