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孙传庭研究报纸内容-第2/3页





  诏狱是什么地方吴襄可是一清二楚,当年天启皇帝还在位的时候,魏忠贤大兴牢狱,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关进诏狱,从此失去消息。

  天启年间的阴云还没有彻底的散去,现在又要将自己打入诏狱,这怎么能让吴襄不恐慌。

  吴三桂在听到崇祯的声音之后,整个软倒在地,一脸的失魂落魄。

  崇祯冷冷的看着吴襄,面无表情,“打入诏狱,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步。”

  “陛下!!!”

  吴襄和吴三桂一脸悲怆的冲着崇祯大呼。

  可是崇祯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一脸阴沉。

  “领旨!”

  身旁的高起潜冲着崇祯行了一礼,随后走出了御书房。

  没多长时间,一众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校尉冲了进来,拉起两人的胳膊就往外面走去,而高起潜留在了崇祯的身旁。

  当吴襄和吴三桂被带出去之后,崇祯道:“让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前来御书房议事,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做!”

  几刻钟的时间,内阁阁老以及六部尚书全都站在了御书房中。

  “大军溃败的消息你们知道了吗?”崇祯看向这些大臣,开口发问道。

  这些大臣一脸阴沉的站在御书房的大厅中,所有人都一言不发。

  在吴襄和吴三桂进宫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知道了大军溃败的消息。

  “你们现在谁能给朕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如今大军溃败,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办?”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这些人。

  这些大臣一时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敢开口。

  整个御书房中寂静的厉害,没有一个人敢率先开口说话。

  也是,五万大军都没了,现在说的再多也没什么用。五万大军都挡不住宣镇的偏师,这些文臣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看着这些久久没有开口的大臣,崇祯的脸色逐渐狰狞起来。

  “废物,真是一群废物,平日里你们弹劾别人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说,现在让你们开口,怎么全都哑巴了?啊?给朕说话啊,哑巴了?”

  崇祯在御案后来来回回的走动着,极其不耐烦的冲着这个大臣咆哮。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梁廷栋站了出来。

  “陛下,以臣之见,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调集辽东剩余人马,将孙承宗孙阁老调回来,让他坐镇京城,防守叛军有可能的进攻!”梁廷栋开口道。

  在袁崇焕被崇祯凌迟之后,崇祯就将孙承宗调到了辽东。

  辽东防线是孙承宗一手组建起来的,他在辽东颇有些威望。

  祖大寿和吴襄等人以前就是他的属下。

  在崇祯将吴襄和祖大寿调到京城的时候,孙承宗为了防备建虏这个时候趁势进攻山海关,所以就留在了当地,并且孙承宗现在手中差不多还有将近一万的兵马。

  “梁尚书这话没错,臣也觉得应该将孙承宗孙阁老从山海关调回来。

  如今白杆兵距离京城也只剩下七八天的路程,到时候两处兵马合在一处,定能保护京城的安全!”温体仁也急忙附声同意道。

  谁知崇祯一听这话,不仅没有任何高兴,反而冷笑了起来,“呵呵,你们想的还真是好,将孙阁老调回来?

  把孙阁老调回来,山海关还要不要守了?再说了,就算将孙阁老调回来,就能挡得住叛军吗?

  叛军一天之内就将五万大军给消灭了,把孙阁老调回来,能有什么用?”

  “陛下,臣以为,在短时间之内,叛军是不会攻打京城的。目前的京城还是安全的!”温体仁思索了片刻,开口说了起来。

  “呵呵,你又不是叛军,你怎么知道不会攻打京城?”崇祯直接怼了回去。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传朕旨意,明天召开大朝会,今天回去之后,你们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看如何应对现在这个局面。”

  崇祯指了指这些官员,一脸无力的道。

  ………

  与此同时,在京城外城的一个酒馆中,一个穿着黑色圆领衫,头戴四方平顶冠的中年书生坐在酒馆二楼的雅间中吃着午饭。

  “老爷,刚才传来消息了,洪承畴率领剿灭叛军的五万大军败了,败的一个也不剩,仅仅只有吴襄吴三桂父子俩逃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