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逼降洪承畴(上)-第2/4页





  虽说洪承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可是有些事情不接受也得接受。

  “命令全军,跟着我,冲破敌人阵营!”

  周老六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左手拽着马缰绳,右手从腰间取出一把大黑星,说话间就朝着洪承畴的大军冲去。

  虽然周老六现在只有一万人马,可是在周老六看来,自己的这一万人马,完全可以横扫洪承畴的五万官军!

  “将军有令,全军出击!”

  周老六身旁的传令兵大喊着将他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后面的这些士兵全都兴奋起来,他们看着前方洪承畴的军队,一个个的都摩拳擦掌起来。

  等到周老六身后的两千骑兵冲出去之后,他们这些步兵也跟着冲了出去。

  如果不是要给这些骑兵和步兵留功劳,周老六早就让人直接用大炮轰炸洪承畴的军阵了。

  虽然用大炮轰能在最短的速度内解决对面,可是骑兵和步兵又不能不管。

  总不能只让炮兵立功,而让骑兵和步兵看着?

  周老六在长安所有驻军两万人,其中有骑兵三千人,这次他调动了一万驻军和两千骑兵。

  这些骑兵被他安置在了步兵的前方。

  马蹄声敲打在大地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大地上的尘土被马蹄践踏的飞到了半空中。

  洪承畴在听到马蹄声的时候,急忙往前方看去。

  只见一道烟尘朝着自己这边而来。

  “不好,恐怕是敌人的骑兵追上来了!”洪承畴心中一紧,他急忙看向吴襄,“吴将军,还请你和祖大寿祖将军率领关宁铁骑将这些叛军的骑兵挡住,以便我军撤退!”

  如果在骑兵的攻击之下,步兵选择撤退的话,一旦骑兵追上来,那撤退很有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溃败。

  吴襄将右手放在了额头上,眯着眼睛往前方看去。

  吴襄毕竟是常年和骑兵打交道的,他一眼就将周老六的骑兵数量看出了个大概。

  “估计有两千多骑兵,对付这些骑兵,关宁铁骑也还可以!”

  吴襄说着就跨上战马,朝着旁边关宁铁骑所在的地方而去。

  在古代的行军打仗中,骑兵要么在前方开路,要么就会布置在军阵两侧,守护步兵侧翼。

  几个呼吸之后,洪承畴军阵两侧的关宁铁骑动了起来,开始从军阵两侧往周老六冲去。

  周老六所率领的这两千骑兵每人都配了两把大黑星,在火力配置上倒也强悍。

  反观关宁铁骑这边,大部分都使用着腰刀之类的冷兵器,除过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士兵使用的是三眼火铳这种火器。

  三眼火铳乃是一种冷兵器和火铳结合在一起的兵器,在三眼火铳的最前端有三根铁管,这三根铁管被固定在一起,里面装填的有火药和铁砂。

  三眼火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铳身由三根管子合铸,形成品字形,三个管相互之间各不相通,都有自己的火门,分别点火发射,安装一个木柄。

  也可以将三眼火铳的引信粘合在一起,同时点燃引信,达到一起发射的要求。

  另一种铳管是一个整体,里面有三个铳堂,火药室相互连通,点火后三管齐射,威力巨大。

  两种三眼火铳的长度基本上都是在四十公分左右。

  从明朝中期开始,第二种三眼火铳就开始逐渐减少,第一种多了起来。

  毕竟第一种要比第二种的功能强大,即可以单发,也可以三发齐射。

  不管是哪一种三眼火铳,它的后面都会有一个安装木棒的套筒。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套筒的长短。

  将里面的弹药发射完毕之后,三眼火铳就会变成类似于狼牙棒之类的武器。

  三眼火铳前面的铁管很厚也很长,拿在手中分量十足,士兵抡起来威力也大。一锤下去,不死也要半残。

  因为制造简单,造价也低,所以深受关宁军的喜欢。

  但是这个三眼火铳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射程近而且精准度差。

  三眼火铳的最佳射程是在三十步左右,如果火药优良,三十步之内,三眼火铳可以破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