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忧虑的山西镇总兵-第2/4页





  “末将告退!”

  大厅中的众人看着陈德海这个样子,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告退。

  这些将领出来之后,就按照陈德海的命令,开始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往山西镇中调动。

  尤其是那些驻守在山西镇之外的将领,他们更是骑上快马,往自己的驻地而去。

  山西镇也被军队管控了起来,城门被大量士兵接管。

  那些想要出城或者是进城的人都被这些士兵拦住,往城中或者是城内赶去。

  城头上的守城器械也在不断的增加,整个山西镇陷入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气氛凝重的厉害。

  “唉,真是该死的,叛军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咱们还怎么打?”中路参将刘钰安排完总兵陈德海交代的事情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脸沉闷的坐在书房中。

  刘钰是山西镇中路参将,治所就是在山西镇镇城。

  山西镇镇城坐落在宁武关,宁武关的历史也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在宁武关这里设置楼烦关,用来防备匈奴。

  进入明朝之后,宁武关始建于景泰元年,城池样子为四方形,周长两公里,城高十米左右,城墙顶端宽将近八米,城墙的最宽处也有二十多米的宽度。

  在城墙的四个角设置有瞭望台和烽火台,成化年间,城墙周长被拓宽到将近四公里,城墙高度又被增高将近两米。

  万历年间,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将所有的城墙用青砖包裹。

  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东西两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

  同时也在城墙上增设了大量的红衣大炮和佛郎机炮,用来加强城防。

  宁武关是山西镇总兵的治所所在,其中设有中路参将,协同总兵管理宁武关。

  宁武关是总兵的治所所在,所以也只有总兵的心腹才能担任中路参将。

  刘钰坐在书房中,不停的长叹短嘘,一脸的忧愁。

  说实话,在听了那些逃回来的守军所说的之后,刘钰并不相信山西镇能够挡住赵文的攻击。

  如果那些人说的都是真的,就算是将整个山西镇所有的人马全都集结在一起,也挡不住赵文的一天攻击。

  “这可怎么办呢?这根本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这根本就挡不住啊,这怎么可能会挡得住?

  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将赵文给逼反了,真是没有脑子的东西,将赵文逼反了,对朝廷有什么好处?”

  刘钰站在书房中,来来回回的不停的走着。

  越走心中越烦闷,越走越烦闷。

  最后,他坐在椅子上,一拍桌子,冲着外面大喊道:“来人啊,拿酒来!”

  片刻功夫,下人将酒拿了过来。

  刘钰不管不顾,直接痛饮了起来。

  与此同时,山西镇总兵陈德海将写好的战报装进一个竹筒中,用火漆封好口,随后交给了一个亲卫手中。

  “你让人赶紧将这封战报发到朝廷去,记住,一定要快,八百里加急,赶紧给我发过去。”陈德海一脸忧愁的叮嘱道。

  亲卫接过竹筒,一抱拳,“谨遵大人命令!”

  没多长时间,几匹快马从山西镇镇城中出发,朝着京城的方向不断奔驰而去。

  传递军情的士兵每经过一座驿站,连吃饭喝水都顾不上,重新换上一匹战马往京城的方向不断的奔驰着。

  经过两天两夜换马不换人的奔驰,终于赶到了京城。

  这个时候,赵文也率领着人马来到了山西镇镇城外十里左右的地方。

  “报,十万火急,八百里加急!”几匹战马出现在京城城门外的官道上。

  守着城门的士兵看着急匆匆而来,以及传过来的喊声,急忙将城门清空,放这些人进去。

  马蹄不断的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噔噔的声音。

  街道两旁的行人看着冲过来的战马,急忙避让。

  “十万火急,八百里加急!”战马上的士兵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朝着兵部衙门冲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