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这个思路有点大胆



  7月10日上午10点过,马天佑带着马玲赶到禹南城的禹中街。

  先带马玲去3楼租用的宿舍放下行李,然后赶去店里,将马玲介绍给夏菊认识,让夏菊抽空教教马玲打字。

  马天佑特别叮嘱,3个月后,要看到马玲打字的速度基本赶上夏菊目前的水平。

  今天上午,方勤真带着宣传资料去附近机关单位拜码头去了,这姑娘的执行力让马天佑比较满意。

  早上开店到现在,复印费收入40元,打字费收入108元。

  马天佑翻看夏菊写的记录,原来是街对面的南江区人大有人找上门来,打了一份5页纸的材料,总共打印了24份120页纸。

  打字费收入15元,打印费收入120元,再打个8折,正好108元。

  收据上开的是135元。

  开张后的生意,比马天佑预期的还要好。

  今天早上开店才两个多小时,比起昨天一整天,收入都快翻倍了。

  夏菊说起这笔找上门来的打字生意还有些激动,打字加打印,再加装订材料,她一个人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

  马天佑简单交待几句,再将两只鸡送去医院,接着又赶去报社。

  昨天胡博就通知了,今天所有实习记者要开一个会。

  马天佑赶到禹南日报社4楼一间小会议室,发现他是最晚赶到的一个。

  这一批招聘记者总共8个人,5男3女。

  马天佑发现,有5个前世都认识,都在后面正式创刊的《禹南都市报》干过记者。后来其中有3个人做了编辑,另两人跳槽去了省城报纸。

  还有一男一女,马天佑没有任何印象,估计是没坚持到《禹南都市报》创刊就走了。

  今天的会议由胡博主持,包括那个他和安红在内,总共5个编辑和8个实习记者一起参加。

  这就是《都市版》试刊目前的采编阵容。

  胡博和安红,实习记者早都认识他们了。胡博又介绍了另三位编辑,分别是李丰年、巩建章和胡月。

  这三位编辑,马天佑前世自然认识,现在他们看起来跟胡博年纪差不多,都在30多岁不到40岁的样子。

  然后,胡博又分别介绍8个实习记者,第一个点到的便是马天佑,还特意提到他放弃财政所副所长的职位来应聘记者。

  介绍记者编辑相互认识后,胡博便正式安排工作。

  《都市版》试刊第一期,将在7月17日出版,暂定每周一三五七出版,每期4个版,作为禹南日报增刊,只在城区发行。

  4个版,分别是头版的要闻看点,2版的综合新闻,3版的社会新闻,4版文体娱乐/焦点故事。

  算下来,8个实习记者,平均每人每期要承担半个版的用稿量。

  马天佑知道,《都市版》试刊期间夹在禹南日报中间一起发行,版面尺寸必然是对开大报。

  从版面容量来讲,一个版抛开配图不计,文字容量通常在7000字左右。

  也就是说,8个实习记者平均在每期报纸要上3500字的稿件。

  这根本就不可能。别说实习记者,就是8个成熟的记者也不一定能供应得上这样的用稿量,除非每个人每天都在拼命采访写稿。

  当然,这不是他现在该关心的事,自有胡博带着这几个编辑去头疼。

  会议结束前,实习记者都领到了一张采访证,还有一张采访介绍信。

  采访证有常见的胸牌大小,一张塑封的名片纸上,有实习记者的姓名等信息,下面盖有禹南日报社的红印章。

  这不是记者证,只是相当于报社为方便实习记者采访,弄的一张官方名片。

  胡博还建议,实习记者都去印两盒名片,他将自己的名片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让大家参照着找广告店制作。

  马天佑突然想,自己的打字店是否能增加一项名片业务。名片制作还有很长的市场生命期,至少得有15年左右。

  想到这,就决定尽快在禹南城里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胡博安排完工作,其他编辑又跟实习记者们交流一阵,会议就结束了。

  胡博让马天佑去他的办公室。

  胡博是《都市版》目前惟一一个主编,其他编辑都是责编。记者招聘工作结束以后,他的办公室变成了单间,安红搬去和胡月坐一间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