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桂雨”之夜



  第八十八章“桂雨”之夜

  第二天早饭后,阿九开车来接他们。车子快到钱塘江时,唐诗诗突然改变主意今天先不去医院,她说:“凯勒学会爬树以后,觉得自己成了大树的一部分,与大树浑然一体……”

  司马龙连忙背诵起来:“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情玩耍……”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司马龙心领神会,兴奋地说:“阿九,送我们去满觉陇!”

  “阿龙,太谢谢你了!”唐诗诗深情地望着司马龙。

  满觉陇就是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它地处西湖以南的一条山谷中。五代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建有满觉院。满觉意为“圆满的觉悟”,地因寺而名。山道两旁的桂花,如逢露水天,风一起,如雨珠般飘洒,人在桂树丛中,享受木“雨”披香的美感。

  满觉陇的桂花在历史上很有名,七千多株有着二百多年树龄的桂花树时刻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唐朝时,灵隐寺的德明和尚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忽然听见滴答滴答的雨声,好生奇怪,开门一看:从高高的月亮中落下无数颗像珍珠一般的小花粒,且飘来一阵一阵的芳香。他高兴地接了满满一篮子。第二天,德明把此事告诉了师父。智一长者仔细一看,说:“这可能是月宫里的吴刚砍桂树时震落的桂子。”于是,他用五颜六色的小“桂子”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节,一棵棵树大花开,芳香四溢。德明和尚按不同的颜色,把它们取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白居易《忆江南》的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由此而来了……

  每年的秋天,司马龙都会到这里赏桂吃茶,有时会小住一二天。唐诗诗只在杭州读大学时来过这里。含香的空气,宁静的夜色,还有甜甜的梦境,让唐诗诗念念不忘,常想再来,却一次又一次错过,一晃过了四五年。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然,当她背诵起《忆江南》,司马龙怎么就会想去“满陇桂雨”呢?!唐诗诗心中飘起桂香,暂时忘却自己是个病人。她想今晚和司马龙一起赏桂吃茶,一起沉浸在芬芳四溢的梦境中……

  今夜月光柔美,整个满陇的桂花树像披上了轻纱,一片朦胧的浓绿,一片朦胧的金黄、银白……那泌人心脾的芳香已分不清是来自桂树,还是天上的月亮。

  在下满觉陇的石屋洞附近有一家叫“桂魄流光”的茶室。店名出自《红楼梦》的“桂魄流光浸茜纱”,增添了文化味。院子的围墙粉白,月光在上面画出桂花写意图。吸一口空气,有点甜,喝一口茶,含香,舍不得咽下……这不是人间仙境吗?

  在这般人间仙境,唐诗诗感到又能和司马龙在一起真的是幸福,是满足……就算是明天离开这个世界也值得。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唐诗诗念到这里,司马龙早已知道这是宋代李清朝的一首咏桂词《鹧鸪天》。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司马龙念道。

  唐诗诗羞赧一笑,说:“你念一首,看我续不续得上。”

  “好嘞!”司马龙跳起身子,踱步想了想,兴奋地说:“有啦……”

  “我听着!”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两人会心地一笑。司马龙突然说:“我们这是‘独秀’诗词大赛吗?!”唐诗诗想起那天在国清寺“玩”的“开门大吉”,笑道:“上回‘开门大吉’,你输了,今天的诗词大会可是我赢了呢!”

  “你还没说出诗作者是谁,不能算赢!”

  “唐代王绩的《春桂问答二首》。对吗?”

  “恭喜你答对了。”司马龙说:“只可惜没有百人团,也没有观众……”

  “什么百人团,什么观众呀……我们评委说了算!”

  司马龙和唐诗诗不约而同地转过身子,只见钱晓娜挽着宋义笑嘻嘻向他们走来。司马龙惊喜地叫道:“哇,你们怎么也来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