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千年隋梅



  第十六章千年隋梅

  国清寺作为中国天台宗佛教的发祥地,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行进,现在,其殿宇之雄伟,景观之优美,气势之恢宏,彰显特色。

  国清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数十座殿宇随山势缓缓升高,一千多间屋宇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八桂峰南向开阔平缓的山坡上。全寺共有九殿、九室、十楼、三室、三亭,又连接各式各样的廊庑,构成50多个大小院子。

  在这最后一天,司马龙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入国清寺山门,依次跪拜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释伽牟尼佛祖、观世音菩萨。然后,来到大雄宝殿东边的梅亭。

  那棵千年古梅在亭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唐诗诗介绍说:“这棵古梅叫隋梅,是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亲手栽植的。人说古树通灵性,这隋梅可神了!一度曾隋梅濒临死亡,经寺僧精心呵护,枯木回春。1973年以后,花满枝头,硕果累累。方丈用1400岁的梅果款待嘉宾,以介眉寿。日本僧人称它为‘长生不老果’。”

  司马龙说:“这隋梅的果子这么稀罕,我怎样才能成为国清寺的嘉宾,吃到它?”

  唐诗诗诡秘地一笑,不语。

  “好吧,今晚我就住在寺里,体验一下僧人的生活。”司马龙开心地说。

  唐诗诗说:“住在寺内可以,但你只能以香客的身份住,离僧人的生活还远着呢!”

  “能住寺内就行。”

  “真的要住?”

  “当然真的。”司马龙说,“我希望今晚你也能住在寺内。”

  “你这个‘希望’超‘范围’了吧!”

  “是的是的……对不起……对不起……”司马龙欲言又止。

  唐诗诗本想乘机让他揭开墨镜侠客与蒙面人之谜,见他还想瞒住,也不强人所难。

  “走吧,到上面的法华经幢看看。”唐诗诗说。

  三贤殿在大雄宝殿的西边,里面奉供着寒山、拾得、丰干三位贤士。殿门口的墙上装有一块偈语,即著名的“寒拾问答”。

  唐诗诗指着偈语念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司马龙连忙接着念:“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唐诗诗看一眼司马龙说:“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境界,真不容易……”

  司马龙说:“这‘寒拾问答’让我想起张国荣那首名曲《沉默是金》。”说到这里用粤语哼唱道:“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少年行洒脱地做人/继续行洒脱地做人/继续行洒脱地做人……”

  唐诗诗佩服他的聪睿,感慨道:“张国荣是‘洒脱’到了极致……纵身一跳,往事全没了!”

  “与你同感!”司马龙深情地看她一眼。

  唐诗诗心头一热,忙说:“对不起,讨论到此为止,要不然看到明天也看不完。”

  司马龙微微一笑,跨进大殿。唐诗诗的目光跟进去,望着他跪拜的背影,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一切皆如梦境……

  在这洁净的世界里,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纯粹。

  葱郁环抱的青瓦黄墙显得明亮而肃穆。

  穿过长长的甬廊,又向西便是罗汉堂和伽蓝殿。伽蓝殿俗称“土地堂”,供奉一方土地的神像。国清寺的伽蓝神有其特色,是道家出身的天台宗护法神王乔。

  王乔就是西周灵王太子晋,到天台学道修炼,跨鹤成仙。道教封他为右弼真人,治天台山桐柏宫,又称“桐柏真人”,鸣鹤观就是他的道场。相传王乔得道成仙后,拜谒智者大师受戒,任护法伽蓝。天台山寺院普遍供奉他为山神土地。王乔信仰随唐朝的最澄大师传至日本,与当地明信信仰结合成为“天台神道”,极具权威性。

  天台民间传说伽蓝托梦很灵,特别是求子一事。南宋时期的济公,就是父母求拜伽蓝菩萨后得来的。济公的父亲李茂春曾做过官,后归隐天台,以经商为生,礼佛为念,还时常资助贫困人家,人称“李善人”。但他四十岁了还是膝下无子。绍兴十八年(1148)正月初一,李善人偕同夫人王氏一起到国清寺伽蓝殿进香求子,刚一磕头,便听到大雄宝殿哗……一声巨响,有僧人喊道:“降龙罗汉投胎转世啦!”当天夜里,王氏在家里梦见日月交辉,大地一片光亮,第一个月就有身孕,最终怀孕十二个月产下李修缘,即后来的济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