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身份



  一曲终了,满座皆惊皆叹。

  侯孝康击掌叹道,“好曲,好曲啊,听曲中意,仿若已是春和景明之时,枝头花蕊含苞吐萼,芳香馥郁,却又清新不俗。”

  性子沉稳些的石光珠也道。“杜诗有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曲子很有先秦古韵,道不尽缠绵悱恻之意。”

  韩奇、马尚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也惟恐落人后,凑趣道,“沁人心脾,余音缭绕啊——。”

  懂音律的陈也俊见吴贵操得来洋琴,演得来妙曲纶音,心中微微有些吃味,不由撇了下嘴,道,“听着倒像淮杨的鲜花调,但又偏我们那里的打花鼓,与这二者,又似是而非。可惜这曲子虽说有春秋遗风,却更近俚俗鄙野,失却了灵性,非是大雅之音。”

  卫若兰听了陈也俊的酸话,直嘲笑他,“你这人忒没趣,好似你家夫子说话一样,明明如此动听,到你嘴里偏偏就这么腐臭难闻。要不你也来弹上几曲阳春、白雪来,怕不是你连这琴都操不来呢。”

  陈也俊哼了一声,“你懂什么?这细细品味下,还真是鲜花调呢。”说完又瞅了吴贵一眼,见吴贵正含笑望着他。到底是少年人,陈也俊脸色有些发窘,便问尚沉浸在乐声中的麦理逊,道,“麦师傅曾在金陵寓居过几年,也采集过民间俚曲,麦师傅可觉的似曾相识乎?。”

  麦理逊点了点头,笑道,“更加成熟圆润,又含蓄外放,比那些俚曲,感情上要炽烈的多呢。”

  吴贵听了,暗暗点头,心下喜道,看来这个时空,还是那个华夏的传承,起码这茉莉花,眼前这二人就能听得出来。

  听了麦理逊的话后,吴贵点头笑道,“这位陈公子,猜的丝毫不错,确实曲出淮扬《鲜花调》,不过经高人改编过的,已与原曲大有不同。”

  陈也俊听了,喜笑颜开,先扬扬得意的斜了卫若兰一眼,跟着上前揖礼道,“愿出千金求取曲谱。”

  “前后不一,非君子也,你适才还瞧不上人家这鄙野俚曲呢,现在却前倨后恭起来。”

  马尚粗哑的声音,适时插了进来,“这必然是想着求来此世间名曲,日后好送给他那幼时知交的。嘎嘎嘎——,”说完,马尚仰头大笑。那边韩奇、侯孝康、石光珠几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显然是知道内情的。

  卫若兰见吴贵、麦理逊面带好奇,便凑到吴贵身边,快言快语道,“这人府上有一通家之好,与那家人中,有一幼时知己,可怜自幼多病缠身,于空门中买了很多替身,都不中用,加上后来父母俱亡,只得自己舍身入了释教。唉——,也俊可怜她孤灯清影,倒是多有庇护。可惜只从离了姑苏,来到都中后,这‘多病故人疏’,他那知交,自个先断了往来,至此音信杳无。这小子是长情的,便心心念着,为她遇庙必入,逢香必点,遥遥为那故交祈福镶灾。”

  卫若兰说到这里,又冲麦理逊一乐,“麦师傅勿怪啊,陈也俊来南堂,可不是冲着师傅学问来的啊,哈哈哈。”言毕,放声大笑。

  陈也俊到底年少面薄,脸上挂不住,过来就要扭打卫若兰。

  吴贵才知还有这份因缘,忙拦着道,“可惜我不懂宫商角徵羽,谱不来曲,不然这曲子赠你又如何?”

  陈也俊听了,才放过卫若兰,俊脸有些红晕,拉了吴贵的手,问道,“真的吗?谱不来曲也不怕,家中塾师就擅操琴,不知吴兄那日有闲,可来府中一叙,也俊必扫榻以待。”

  吴贵心中别有他图,倒也爽快应了,陈也俊又问,“可有曲名?”

  “曲名《茉莉花》,有曲有词,词更近民间俚俗,曲更适合瑶琴云筝。”

  陈也俊抚掌道,“极妙,极妙,不过这洋琴听起来也不错。”

  吴贵笑道,“如果配合这洋琴,寻几个歌喉极佳的女子,在这等敞亮的地方,高歌唱和起来,更有一番妙处。”

  听到吴贵听到女子,到时引起了马尚、韩奇几人的兴趣,那几人纷纷道,“倒要见识几番呢,既然吴兄弟懂得操这洋琴,改日让柳二哥带着几个小戏子,咱们操弄一番如何?”

  几人说吧,目泛神彩,神往不已,心下越想越觉得有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