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变奏的魔笛(中)-第2/3页



  太阳王取得法荷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有外交、关税、经济等等,法国用重金拉拢北欧的瑞典,诱使其攻打德意志地区,让勃兰登堡和神圣罗马帝国抽回援助荷兰的兵力。当时勃兰登堡的选帝侯是腓特烈·威廉,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父亲,腓特烈大帝的祖父,迪波尔担当音乐老师的腓特烈·威廉二世的曾祖父。

  在那次抵抗瑞典人的过程中,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取得了胜利,而丹麦见瑞典战败,趁机与荷兰结盟,一起发动了斯科讷战争。即便当时瑞典战败了,但是在胜利国法国的调节下,斯科讷还是归还了瑞典,但路易十四只得到了半个弗兰德斯大区和埃诺大部分法语地区。

  到这时那条通往布鲁塞尔的路还存在着,荷兰获得了关税优惠,如果没有贸易,要这关税优惠干什么?等1748年《第二次亚琛条约》签订,奥地利获得了原本的西属尼德兰,当时执政者也变成了玛丽亚·特蕾莎,她与腓特烈大帝是同一时期的人,那条路也是在那段时间被毁的。

  荷兰盾曾一度用塔勒作为换算单位,不只是因为塔勒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货币,还因为奥地利人用塔勒币与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先不管奥斯曼帝国的帕夏、苏丹、大君混战的问题,地中海贸易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法国产的呢绒土耳其人很喜欢。但因为土耳其财源开始枯竭,致使朗格多克的呢绒无法销往土耳其,这时马赛通过在米兰轧印着玛丽亚-特蕾莎的塔勒币,让城市勉强逃脱了困境。

  商业总免不了需要现金,奥斯曼帝国没有现金了,法国人不找到现金注入这个系统中那就没法干了。这就跟小威廉·皮特在西印度群岛干的事差不多,丹麦需要银币作为克朗币值的储备,整个欧洲都没白银,他们只好去西印度群岛,按照英国的指示开展贸易。

  在西班牙强盛时,他们的金银币也是邻国广为通行的流通货币,以至于法国国王都不得不放弃继续铸金埃居,改铸于皮斯托尔等价和成色都相同的金路易,同样英格兰也在铸造金幾尼。

  而同样有铸币权的德意志诸侯所产的币,有的就薄薄得包一层银,等那层镀银没了,就露出里面的铜,这种小铜板和法国的辅币一样,被千万双手拿过后都发黑了,这种“黑币”自然低于面值,无论在国内国外出手,对王公们都是一本万利的事。这种“洛林苏”被走私运往法国,然后又经过与法国接壤的国境线,将法国的金路易运到王公们的领地。法国为此怒不可遏,厉声恫吓,走私者一旦被抓住,立即予以严惩。但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干,不然有些人怎么会跑去当强盗呢?

  本来有100个马穆鲁克当护卫已经够了,不过波拿巴送了乔治安娜一些珠宝,其中包括一颗很大的“莫卧儿钻石”,它太沉了,只能当腰带,这东西要是拿去卖了一辈子吃穿不愁,前段时间法国派了军队镇压土匪和流民,但只是法国境内,那些匪徒长了脚会跑,他们可能躲到法国边境这边了,天知道有多少劫匪在苏瓦涅森林里等着她。

  她要跟着波拿巴去阿登森林的要塞城市也行,但那会拖慢他的速度,更何况怎么能不去布鲁塞尔呢?

  去布鲁塞尔就意味着从布鲁塞尔到法国边境的这一段她只能靠自己穿过去,当然,她也可以赌强盗不敢动她。

  168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在巴尔干与土耳其人作战的时候,路易十四趁机对莱茵河谷发动攻击,利奥波德与奥兰治的威廉三世组建了反法同盟,与三十年战争时期如出一辙。

  当西线战云密布的时候,成群的奥斯曼帝国战俘和随军女眷在维也纳的奴隶市场上被公开拍卖。

  固然用银做成枝形吊灯很好看,不过,缺钱的时候也要把吊灯取下来熔成银币,尽管制造这些吊灯花的钱比融化了之后制造的银币要多。

  有人也许不愿意捐款救国,可是买奴隶的钱倒是有的。

  只要想到安德罗马克的境遇,就明白当亡国奴是个什么滋味了。

  东罗马帝国皇后狄奥多拉说过:“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寻求安全、而没有其他办法的话,我不选择逃跑的道路。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我不再被尊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