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petermnnchen(七)-第2/3页



  为发动战争发行国债,银行家承销国债,这样银行家们就能以金融的力量影响欧美各国的政治与外交事务。

  很多战争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出胜负的,甚至分出胜负、占领该地区后还要拖上个十几年、上百年,从而陷入泥潭中很难脱身。

  战争债务则让统治者越陷越深,类似后来的埃及统治者,在苏伊士运河修成后在国内大搞建设,而农业并没有让埃及变得富有,反而欠下了债务,要用苏伊士运河的股份作为抵押。

  这是一个圈套,《亚眠合约》规定要英国归还马耳他,目前它就跟一根刺一样扎在那儿,稍微提这件事拿破仑就要大发雷霆。

  现在还有个圣多明戈问题,本来首相阿丁顿下令追捕法国渔船,想对待军舰一样对待法国渔民,迪耶普的怠慢也和拿破仑没有赎回那些被扣留在英国的俘虏有关,接着英国派了一个“代表”过来,让真正的法**舰离开了欧洲去圣多明戈了。

  不一定是英国人告诉杜桑卢维杜尔法国打算恢复奴隶制,英法两国和平甚至结成同盟最不利的就是西班牙,《亚眠和约》签订连代表都没有去。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大使在狩猎那天还穿了东南亚的服饰,那可能是就锡兰的问题进行抗议,荷兰人也在那边做生意。

  谁都有嫌疑,谁都有可能,却唯独找不到罪犯。

  国王夫妇来到驿站的时候就算他们不哀求镇民放他们走,想要武力抵抗也没有那么容易,那几个拉着马的人可以把马杀了,这样他们一样跑不了。

  可乔治安娜自己想得通,其他人不一定,虽然那些人站在她这一边,她也让他们做了很多忍让,再让他们忍下去,他们也可以选择退出,到时候乔治安娜就真的成了一个家庭主妇了。

  硬币也不是越多越好,之前阿斯顿·马丁提醒过她,拿破仑将大量贵金属货币带回法国,就跟西班牙人发现了银矿时干得差不多。这次收缴神圣罗马帝国的货币重铸法郎,弄个不好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不过拿破仑也可以在发动战争时将信贷银行里的贵金属全部运走,最后荷兰人欠了一屁股债,等通过法律手段让拿破仑还钱的时候,发现他把自己那份转移给了别人,乔治安娜只有一栋价值100万法郎的城堡和若干珠宝,能填上那个窟窿么?

  围绕在这些成功男人身边的女人很多,她与其担心那些“国际大事”不如想想自己的问题。

  市场经济规律人都会买又便宜又好的商品,这样的商品有竞争力。就算拿破仑找到了替代品,咖啡的价格也比以前贵了,顾客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享受和以前同样的生活。

  接着又曝光几个丑闻,人们就会往贪污**的方向去理解。

  爱德华三世期间英国的毛纺织业处于兴旺发达状态,但是英国羊毛的价格却下跌了很多。

  一是因为当时处于英法百年战争,虽然之前也在战争,但爱德华三世绝对禁止英格兰出口羊毛,贩卖到尼德兰,二是允许西班牙免税进口羊毛,三是禁止爱尔兰除向英格兰外不可以向任何国家出口。这就导致了羊毛“供大于求”,或者说工业革命前的毛制品制造业生产力不够,无法消耗掉那么多羊毛,导致了价格下跌。

  而尼德兰则因为缺原材料停工,在此之前,爱德华三世已经在根特树立起了自己新的徽章,然而勃艮第公国的腓力二世扩展势力获得了佛兰德斯。

  苏格兰也产羊毛,不过苏格兰忙着“独立战争”,爱德华三世进攻法国时,法国国王腓力六世让苏格兰国王入侵英格兰,希望能迫使爱德华三世分兵回救本土,因为苏格兰当时和法国的盟友关系,苏格兰也真的出兵了,苏格兰羊毛无法进入英格兰。

  英国和勃艮第公国的目标都是法国,所以后来勃艮第公国与英格兰结盟了,苏格兰羊毛也就不能卖到勃艮第公国控制的佛兰德斯了。

  不过那是英法百年战争后期的事了,爱德华三世也已经死了,羊毛价格开始攀升,卖给谁不卖给谁已经无所谓了。

  没有那么多利益纠葛往往能置身事外,阿不思总是独自呆在他位于高塔上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她没有想到自己身为爱社交的赫夫帕夫居然也会有离群索居的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