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花之争(一百二十七)-第2/3页



  也许曹曦不是皇帝,但是处于这个社会制度里的女性只有这样一条路走,她会平静得生活下去,也不会有任何人来责备她,在家“守寡”比在宫里服侍别人好得多,因为她在家里还是主人。

  列女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楚成王当权时娶了郑国国君的女儿,有一次楚成王来到后宫花园的高台上,昂首挺胸、环顾四周,一副气宇轩昂,一统天下的威风模样,周围的宫人莫不翘首围观,交口称赞,只有一个女人自顾自的往前走,并没有停下脚步来看。

  楚成王见此女的表现,于是叫那位女人看自己一眼,女人不看,王又说“你看我一眼,我给你千金,而且封你的父兄子弟。”女人还是不看,于是王走下台拦住她说“你看我一眼,我封你为夫人给你的父兄子弟封爵厚禄,只看一眼就可以了,何故不看呢?”

  女人这时说“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现在大王在台上,而妾去看,则是失仪节的,妾不看,王许诺妾以夫人之尊,和高官厚禄,若这时看,则妾室贪贵乐利以忘义理的人了,一个忘了义理的人如何能侍奉大王?”

  楚成王听闻此言便立她为夫人,她名叫郑瞀,原本是郑国国君女的人的陪嫁。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楚国则是立年轻的,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因为当时楚成王宠爱商臣的母亲。

  郑瞀听说这事后,就对自己的侍女说,我听说女人的职责只在于饮食和女工而已。尽管如此,但是我心里的想法,我也不能藏着掖着。想当初子上说不能立商臣为太子,太子因为这事就怨恨他,找借口杀了他。大王也不能明察秋毫,使得无辜的人遭受了不该承受的罪行,真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啊。

  大王有那么多宠爱的儿子,都想继承王位。太子贪婪残忍,一定会担心失去如今的位置。而大王自己还蒙在鼓里,没人能让他清醒过来。这样下去,嫡庶纷争将会上演,灾祸就要降临了。

  果然没过几年,楚成王就改变了主意,想另立儿子熊职为太子。

  郑瞀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对自己的侍女说,我听古人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今大王非要改立公子熊职为太子,我恐怕这就是祸乱的开始啊。

  我本来已经将这事的利害关系向大王分析过了,可惜他听不进去。他还以为我是因为想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所以才会反对他。既然大王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别人不明就里,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想法。

  与其落得个不义之名,我还不如以死明志,表明我并没有私心。况且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明白我的心意,他一定会幡然悔悟,不再随意更换太子人选。

  说完这话,郑瞀就自杀而亡。

  她的侍女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见此情景,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急忙忙跑去报告楚成王,并把郑瞀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他。

  此时太子商臣已经得到消息,知道父亲准备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纠结一帮自己的人马将王宫团团围住。

  楚成王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他正在寝宫用膳呢,看着儿子手提宝剑怒气冲冲得逼到自己面前,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就对儿子说,请让我把这只熊掌吃完再走吧。商臣害怕他是缓兵之计,为免夜长梦多,就断然拒绝了他这小小的要求。

  楚成王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悔不该当初不听子上和郑瞀的话,可惜如今已经悔之晚矣,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是他只得默默放下手里的熊掌,取出一段白绫,往房梁上一抛,系上一个死结,自尽而死。

  就这样,商臣逼死父亲后,自己登上了楚王的宝座,称为楚穆王。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句话“与其无义而生,不如死之以明之”,这正是郑瞀说的,婉宁引用了它,撰写这些文字的作者不打算责备,反而对此举大肆赞扬。

  明代有一个诗人叫于谦,他写了这样一首诗“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史记作者司马迁这样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