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花之章(二十六)-第2/3页



  换一个说法,霍格沃茨也有厄里斯魔镜,那玩意儿是毁灭不掉的,沈家人要找个真正有修为的高人给他们家“镇妖”,再不然就是像厄里斯魔镜般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那面镜子最后也被岳父锁在了大铁柜里,只是后来岳父去世,镜子的下落就无人知晓了。

  王阳明认为“鬼”是良知产生的,良知由良心和良能组成,良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良能则告诉我们有没有能力干良心希望我们做的事,二者合一就是良知。

  其实除了平时多做合乎神明意志的人不怕鬼以外,没有良知的人也是不怕鬼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信世上有鬼。

  或许有人会问,良知应该是保护我们的,为什么它会制造鬼恐吓我们?

  恐吓我们是在提醒我们,要改正自己的行为,不要做坏事,如果做了坏事也要立即改正,除此别无他法。

  而没有良知的人则是屡教不改,我行我素,他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的时候没有觉得心神不宁,也不觉得内心有愧。西门庆过度追求欲望的时候,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等要死了,良心发现了,他才害怕花子虚和武大郎的鬼来找他讨债。

  王阳明心学经典在于“内”——自己的良知,指责别人属于“外”,你就是气得死去活来指责对方,对方无动于衷,甚至反而会让对方记恨,这又何必呢?

  老举人是相信“不动心”的,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四十不动心”。从40岁之后他就对那些小说里的女鬼狐仙不感兴趣了,那会让他产生杂念,不能考中进士。

  他希望尼克也和他一样,专心考取功名,也就是他所谓的“脱胎换骨”,他说那些叫魂案刑讯逼供的例子也是佐证,你看那王秀才,满嘴的胡言乱语,最后还不是因为秀才的功名不用被刑讯么?而明远和尚自称是总兵之子,也会书写和瞧病,不还是刑讯逼供至死了?

  上一次他在尼克住处的桌上写下了“巫”和“蛊”两个字,当时尼克这个外国人初次涉及中国文化,还不大理解,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接下来该说什么是“蛊”了。

  蛊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云南,多数都是虫子,实际上蛊不单单只是虫子。当年在直隶地区盛传的山西来的咬人怪虫是民间的以讹传讹,所谓的“毒虫”恐怕是个“毒人”张廷瑞。

  但是举人凭着家庭教师的关系,在京师又呆了一年的时间。原本轰轰烈烈的叫魂案在三个月内偃旗息鼓,接下来该处理两淮盐引案和清缅战争了。

  有很多人认为,战争打得是金钱,为了军费的事,不只是喇嘛庙停止修了,连江浙商人也要被这位皇帝逼成要饭的了。

  完了他还要下江南“体恤民情”,除去还两淮盐引案的600万两白银,盐商还要“捐钱”修建扬州行宫,不仅要建亭台楼阁,还要购置古玩珍宝、花木竹石,另外还要购置上万株梅树供皇帝观赏。

  盐商们再有钱,也因为众多的支出而走向没落,他们上交天子的“捐供”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后来实在没钱了,就连总商江春都要跟皇帝借“内帑”,也就是内务府放的高利贷。也就是说乾隆用盐商自己交的白银作为资本借给盐商,一部分用来还盐引案每年必须分摊的罚金,一部分作为盐商生意的流动资金,支付员工的薪水、房租。这种借款利息每引0.2两,等他们还清了本利,和在一起也有一千余万两白银了。

  年轻的举人很同情他们,无债一身轻,所以他很理解为什么白莲教的教民要吃大户了。不仅仅是因为大户家里有余粮,还因为债主死了,债务一笔勾销,民间借贷的利息已经到30%都是合法的了。

  还不起债就卖身为奴,男婴出生后要记录他的身份,父亲是奴,他自然也是奴隶了。

  周易第十八卦为蛊卦,这一卦是讲事务弊乱之时,能进行革新才元始亨通。看似讲蛊,实际包含治蛊之道,可以除弊病,拨乱反正,达到天下大治。

  当然,除不了弊病就要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不论是养蛊还是解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乾隆“盛世”给嘉庆留下了一座喜玛拉雅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