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花之争(二十二)-第2/2页



  虽然法兰西学院的威信遭到了打击,但关于地球形状的这次争论证明了卡西尼的测量方式可以推广到世界任何地方。这一父、子、孙三代人都从事地图测量工作,中间跨越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以及法国大革命。测量的最初工作是从巴黎的本初子午线开始的,采用的是三角测量法,然而在测绘工作开始7年后,卡西尔二世及其子发现测量的本初子午线和皮卡尔测量的子午线相差了10米,放在地球上这是个小数字,堆积起来却会对整个测量造成影响,于是所有测量全部重做,到了卡西尼三世觐见路易十五时只完成了两幅地图。

  尽管路易十五和他的情妇团有数不尽的理由挥霍,但他和财政大臣却不再想在绘制法国地图上再浪费钱了。而贵族们则愿意继续支持,他们通过认购的方式公开支持测量,其中甚至包括蓬皮杜夫人,最终卡西尼筹措的资金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需求。

  到了1756年,第一批地图出版,反响热烈,卡西尼所制作的一系列地图精确度、细节都超过了荷兰,为了让制图学变成一门科学和一门艺术,卡西尼开始尝试将公众的兴趣专为资本,他让法国公众来订购地图,只需要562里弗就能获得180幅地图,总共可以节省158里弗。遗憾的是巴黎的精英对他的兴趣不大,反而是各省的农民和商人更感兴趣……

  “这些地图被国民委员会收为国有资产了。”波拿巴忽然说“卡西尼四世还活着,但他已经放弃制图了,现在的地图师和工程师都在忙着制作地籍册。”

  “贝尔蒂埃呢?”乔治安娜问。

  “我需要有人为我做军事地图。”

  乔治安娜将视线转回书上。

  将地图印刷需要雕版,雕版在法国有精湛的工艺,却并没有应用于地理学上,因此卡西尼不得不培养一些雕刻师,制作一批精美的模版,让他们用德国黑墨印刷的黑白雕版再次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特殊的制图语言,发展出各种符号和字体,来表达土地的地形。

  尼克是雕版画家,在海上航行的时间他也学会了罗经仪的使用,再加上他有提督的保护,可以在中国沿海活动,他确实可以参与东印度公司的测绘工作。

  在康熙皇帝测绘中国地图时用的都是外国人,到了乾隆皇帝,测绘者全部都成了中国人,原本的外国测绘者都成了助手。

  不能否认这位同样来自异族的皇帝对“外夷”存在很大的戒心,可是官僚阶级关注的却是别的方向。马嘎尔尼使节团带了很多礼物,其中包括放大镜,它是玻璃做的,官僚们听说它是玻璃而非水晶时,顿时就对它失去了兴趣,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要制作那么高透明度的玻璃有多困难。

  他们知道怎么用放大镜聚焦,甚至和珅还用放大镜点燃了旱烟,但这个举动差点点燃了和珅的衣袖,如果不是马嘎尔尼推了他一下可能真的会点着,不过他似乎没有感觉到危险,毫不在乎地走了。

  官僚缺少对自然哲学的研究和探讨,并将之称为“奇技淫巧”。

  工匠们在制作工艺品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不懈地工作,就像打磨漆器一样一遍又一遍打磨,而不是用技术克服困难,提高生产效率。

  事实上漆器正在被淘汰,欧洲人更喜欢瓷器,但尼克发现那些匠人喜欢通过这些器物展现自己的技巧和耐心。

  这是尼克发现的中国人的特点,他们很有耐心,因为有耐心,所以才能用比欧洲落后地多的工具,制造出那么美妙的奢侈品。

  提督一家人身上穿的丝绸都是苏州提供的,可是他们的荷包、手帕却是自己制作的,比如婉宁手里拿着的手绢上绣了朵鲜艳的牡丹,那是她自己绣的,看着栩栩如生。

  还有他们拿的象牙筷子,上面也有非常精美的雕刻。

  等他们吃完了早饭,喝过了提督所谓的明前龙井后他们就出发了,她和“姨娘”也要跟着一起去。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