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幸福的总量-第2/4页



  海格培养了炸尾螺,德拉科问他这东西有什么用?不论是药用还是斯芬克斯这类守宝类宠物,它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各种目的或目标之上,没有任何虚无缥缈和神圣之处。

  “功利”或者最大的幸福是指的快乐免除痛苦,它是不否认自我牺牲的,因为按照穆勒的话来说快乐和幸福也要分为人的快乐和猪的快乐,对于人来说理智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的情感的快乐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的感官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美德”和“高尚”不存在于自己的幸福或利己,而在于“克己”和“自我牺牲”,前提是这种牺牲要增加“幸福的总量”,否则这种自我牺牲可以被看作浪费。

  功利主义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约束力,外在的是希望从自己的同胞和宇宙主宰那里得到恩宠,不愿意在自己的同胞和宇宙的主宰那里找不痛快,而内在的约束力则被称为“良心”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是在于同胞和谐一致的愿望上通过教育培育起来的,是完全符合人性、不难为人遵循的。

  功利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它就像贤者之石一样是炼金术士的终极目标,而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合理的手段。

  正义是什么?正义这个概念有两种要素,一是行为规则,二是赞同行为规则的情感,即正义感,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公平正义会和恐怖等同,约束人们停留在利维坦结构里。

  比如丈夫贩奴,妻子赞同丈夫的行为,她认为奴隶是财产,是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当解放奴隶的消息传来时,这是对自己财产的侵犯,于是她就会和南北战争里的斯嘉丽和梅兰妮一样,将自己的结婚戒指捐献出来,支持南方军进行战争。

  利维坦不只是代表嫉妒,国家法律就像游戏规则一样,参加的人都认同的事情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不公正的,人人都愿意如此的事就没人说是不公正的。奴隶当然不愿意当奴隶,但奴隶主可以用暴力让奴隶愿意,当南方军的暴力无法遏制奴隶和北方佬联军的暴力,奴隶制就瓦解了,如果南方军赢了,那么奴隶制继续,甚至原本的自由州也会变成奴隶制州。

  上帝保佑美利坚,幸好北方赢了,否则美国不可避免要走上罗马的老路,到处都出现斯巴达克斯起义。

  然而奴隶制取消了,对囚犯的奴役又产生了,斯嘉丽的木材厂原始起步阶段就找监狱外借犯人作为劳动力,原本看押犯人要产生成本,给他们吃饭什么的,现在可以赚钱了,典狱长当然愿意了。

  “罪人”就该赎罪,警察抓犯人起劲,将他们塞进监狱里就可以让他们合法强制劳动,如此一来社会的宽容和容错度就降低,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点错都不犯,然而稍微行差踏错就会万劫不复,于是美国整个都弥漫着强烈的焦虑,除了那些快乐的傻瓜。

  霍布斯的利维坦结构里,身强力壮的人必须强迫他劳动,为了防止他们以找不到工作为借口,就要鼓励海外殖民,当全世界人口过剩的时候,最后的办法就是战争,它会取代上帝的最后审判,对每个人进行安排。

  作为原材料出口国,将永远处于产业链的底层,虽然英国失去了北美,却还有印度,东印度公司的做法是破坏当地的手工业,转而让当地人从事种植业,提供茶叶、棉花、粮食等产品,没有工业的印度永远贫困,北美殖民地也是如此,他们必须把自己的铁矿交给英国的工厂加工,然后将铁锭运回去,这样就要花更多的小麦、蔗糖来进行交换,如果他们自己有加工的能力,就不需要运费和额外的加工费了。

  1733年英国引进了《蔗糖法案》,强行对从帝国以外的地方进口的糖浆征税,每加仑加收6英镑,这是为了保护巴巴多斯等英属殖民地产糖区的利益,不让北美殖民地从法属殖民地蔗糖岛——圣多明戈取得糖浆。圣多明各没有自己的朗姆酒工厂,他们的糖浆只能以每加仑4英镑的价格出售,远低于巴巴多斯每加仑9到10英镑的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