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地狱皇后(四十二)-第2/3页



  加缪会反驳,你要我们为了那遥不可及的,如海市蜃楼一样的远景去奋斗,接受巨大的牺牲,我做不到、我不能接受。

  这就是加缪和萨特一开始很好,后来决裂的原因。

  让人改变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欧洲贵族很少愿意贵贱通婚,这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封建残余思想,泰坦尼克号的罗斯家族已经没落了,她的母亲为了钱嫁让她给卡尔,可她宁可选择艺术家杰克。

  艺术家是个很特殊的群体,只要宣告自己是艺术家可以用这个身份自由畅通得在上流社会现身并且很容易被接受。

  这是自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对艺术家这个群体的礼遇,在意大利语里文艺复兴本身有死而复生的意思。

  这帮人平时在繁花似锦的城市里,或者是“田园”,没去过沙漠那么艰苦的地方,就跟那个乘船遇到大浪的哲学家和船夫似的,大浪之前他可以悲悯船夫,大浪之后就轮到船夫问他会不会游泳了。

  在生死问题前面很多过去纠结的烦恼都能放下,能重新看待一些事,开罗暴动的时候学者们也举起枪和士兵一样对准平民了,一旦那些被煽动的民众突破防线,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有法国人,没有学者和军人的区别,一律都要杀光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分有时不止是因为利益,还因为共同经历了一些事。

  即便有人共处一室,悲欢也不尽然相通,当你窥望井底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地不是绵延的大陆,而是隔离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岛主。

  这种寂寞让我们渴望和别人取得联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相信人体内的小宇宙与上帝所创的大宇宙是和谐的,一就是全,全就是一,人体图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的理想。

  根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记载,“协调”和“比例”的根源在于柱形系统,建筑师们将柱子当作美的根源,奉若神明,甚至还出现了女神形象的柱子。

  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四世之子,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的曾孙,从图特摩斯三世开始法老已经与雅赫摩斯家族没有联系了。

  在阿蒙霍特普三世之前,新王国曾经废除了一些古王国时期的礼仪和庆典,到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登基三十周年,他打算盛大庆祝一番,于是完全按照古王国时期的礼仪举办了仪式。

  当时巴比伦国王希望通过联姻来组建同盟,不过阿蒙霍特普三世娶了一个名叫泰依的富商之女,她因美貌绝伦而被选为皇后。

  巴比伦王希望埃及能嫁一个公主过去,就算不是法老亲生的,认养的女儿也行。这是阿蒙霍特普二世开始的外交手段,不过一直以来都是西亚诸国进献美女给法老,这些外国美人到了埃及皇宫有了本土化的名字,比如“猫一样的女人”,“追求者如云的尤物”。简而言之阿蒙霍特普三世好色,经常向诸国索要美女,他没同意巴比伦王的求婚,反而送了一套家具给巴比伦王作为新宫殿的礼物。

  巴比伦王是修了宫殿,但那是给新王妃住的,阿蒙霍特普三世举行的三十周年大典巴比伦王没有去,不过这不影响,当时有很多人争相巴结法老“我的主啊,我的王,我的神,我的太阳,我是您的仆从,您脚下的尘埃,我要送我的女儿去给您。”

  这些争相送美女的不仅有外国的国王,还有诸侯藩王,阿蒙霍特普三世对其中一人说“我可以给你任何东西,只要找到美女来宫里斟酒就要找毫无缺点的,争取能让本大王对你说‘这真是非常不错’。”

  王后泰伊的兄长是大祭司,负责“天空的运行”,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发明,既滴水时钟,原本只能白天使用的日晷夜晚也能使用了。

  古王国的君王复苏的仪式有一段必须在黎明时分举行,他们要用绳子向上竖立节德柱,代表复活奥西里斯。

  柱子不是方尖碑,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堆起来的,即便是树立在希腊湛蓝天空下的神庙柱子也是如此,更何况节德柱本身就代表脊柱,脊柱是由一块块骨头拼起来的,它不需要像方尖碑一样斜拉着树立起来,可以垂直着树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