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鸾尾花与新月-第3/4页



    奥斯曼帝**队于1683年7月14日开始围困维也纳,军队大约有138,000人,当中决定性的一战发生于9月12日,神圣联盟有70,000?人的援军抵达。

    渎圣联盟军的另一部分法国人在这次战争中反水了,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为神圣罗马帝国支援了6000的士兵,也就是说维也纳之战是奥斯曼帝国独自和中欧的多个王国会战。

    俄罗斯大公因为迎娶了君士坦丁堡的公主成了东正教徒,此时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鞑靼的游牧势力,在西伯利亚的殖民也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在1654-1667的波兰俄罗斯战争中,俄罗斯第一次打败波兰,并且吃掉了大片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区域,成为了欧陆不可小觑的新势力。

    在1679年维也纳爆发了最严重的黑死病,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

    奥斯曼帝国在暗地里又策动了匈牙利地区的反哈布斯堡与新教势力的叛乱,最终在1683年奥斯曼决定亲自动手,将宣战布告送到了维也纳的宫廷中,大突厥战争就此爆发。

    1683年俄国历史上最野心勃勃的皇帝彼德罗曼诺夫即位,在奥斯曼围攻维也纳的战役中,奥斯曼军队有130门野战炮与19门中口径炮。而神圣罗马帝国这边守军就有370门火炮,所以奥斯曼的火炮数量不足。

    俄罗斯与奥斯曼在黑海的国家利益有很大的冲突,俄罗斯一直渴望获得黑海的入海口,但是奥斯曼却控制着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部落。而且更不巧的是,在1682年签订的俄奥斯曼20年合约,彼得大帝得知奥斯曼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之后,立马撕毁了停战条约,加入了神圣同盟,与原本的老仇家波兰联手,这是俄罗斯第一次积极介入欧洲的联盟。

    但是对于奥斯曼来说,却是一个噩耗,这意味着奥斯曼将受到三方的压力,东部的俄罗斯,西方的神圣联盟,以及自己内部的问题。

    1669~1676年间,虽曾一度战胜波兰与俄国,夺取乌克兰,但在1681年以后,先后战败于俄国、威尼斯和奥地利,连续的失败让奥斯曼的士兵滋生了不满,苏丹渴望一次胜利。

    提起波兰历史,很多人都会将二战之中冲向德国坦克的波兰骑兵当做是典型的弱国象征,从而作为调侃这个多次被人瓜分国家的谈资。殊不知,同样是一支波兰骑兵,曾经在欧洲的危机关头拯救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立下了举世瞩目的功勋,波兰翼骑兵正是波兰武力顶峰的象征。

    波兰骑兵的盔甲后背一套羽翼,这套羽翼最开始的用途便是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军队里,有一种投掷套索杀敌军骑兵的战法,所以波兰翼骑兵在后背插两根阻拦物,防止被套索拉下马,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天使的翅膀,非常符合神圣同盟这个设定。

    9月12日,当城内的奥地利与萨克森军队出城与奥斯曼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当奥斯曼军队的精锐骑兵与火枪近卫兵全部集中在围攻日耳曼人之时,波兰翼骑兵在国王索别斯基的率领下从山坡上突然冲出,翼骑兵的迅猛一击连破奥斯曼人的多条战线,最终让首尾不能兼顾的奥斯曼人全面崩溃。此战之后,波兰国王索别斯基被誉为包围基督教文明的英雄而永垂史册。

    那场面,据说他妈的像天使降临了,骑兵突击的时候翅膀随风飘扬,在视觉上的效果非常震撼,翼骑兵不像法国重骑兵那么笨重,又不像沙俄哥萨克或者鞑靼骑兵那样轻装,他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骑兵部队,既盔坚甲固又迅猛轻捷,可以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战术,落后的波兰在几百年前是一个比俄罗斯还强的强国。

    维也纳之战是中欧的多个王国与奥斯曼帝国持续300年的争斗以来的一次转折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