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尘夏-第3/3页



    隋朝留下的粮食够唐帝国吃五十年,杨广是在粮食满仓的情况下被推翻的。

    常平仓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以供应官民所需而设置的,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粮价波动完全交给了价值规律,美国人在大萧条时期借鉴了中国的常平仓制度,保证了粮价稳定。

    一战前农民大量投资农业,农产品产量增加,战后失去了海外市场,农产品过剩。

    农业在美国经济结构中基础地位薄弱,造成农业长期萧条,当时农业产量和天气的关系很大。

    改良土壤、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美国以不到300万农业人口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一旦失去了美国的粮食出口,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活全世界那么多人。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顽疾,法国大革命后土地私有制被承认,只是农民的土地不允许随意买卖,必须通过一个专门的公司,这是借鉴的唐朝均田制瓦解的经验,只要有一个缺口,地主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兼并土地。

    农民想要的仅仅是土地和产权,土地改革后农民就从革命激进的力量变成了保守力量。

    都是法式风格,巴黎和乡下女性穿着差距很大,乡下女人不追求时尚,简单、自然,一如拿破仑时期的帝国高腰裙,没有洛可可风格的华丽,只是一条孕妇装一样的白裙子。

    农民想要的不多,资产阶级却想打破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要他们购买自己商品,因此当拿破仑复辟帝制时他们选择了支持拿破仑,把革命党人给推翻了。

    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小农土地所有制,虽然把封建贵族连根拔掉了,但是这一项土地措施直接造成了法国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落后于其他国家。

    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之后,1830年7月法国人又复辟了波旁王朝。

    一开始法国大革命期间平民是不打算杀了路易十六的,而是建立一个和英国一样君主立宪国家。

    然而法国不是英国和美国这种岛国,要随时防备着外敌入侵,不可能优雅从容地进行改革。

    教会作为最大的地主是被革命党重点“照顾”的对象,法国全境实行去基督化,就跟利奥三世的毁圣象运动差不多。

    只是革命对教会的迫害并没有完全让天主教从法兰西离开,虽然相当部分的人口已经停止了日常宗教活动,但是还是有人在秘密进行洗礼。

    教会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就算是民族主义也没有彻底取代它。

    “他是正确的。”波莫娜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火山真的能改变人类历史。”

    “小心那帮中国人。”西弗勒斯一边看文件一边说“他不会无缘无故把研究资料给你看的。”

    “他知道这些资料不可能在任何杂志上刊载,所以希望我能去传播。”她笑着不断摇头“他以为我是那种爱八卦的女人吗?”

    “你不是吗?”他头也不抬地问道。

    “不,我当然不是。”她夸张地大笑着说,然后起身离开他的办公桌,一边哼歌一边准备泡茶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