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分种



  益州城本是一个府城,可容纳十万百姓,但一场灾祸下来只剩下了八千多人,原先有家的到各自家里去,没有家的也被安排了住所,空下来的地方大多都是北城。受地动影响最深,也是原来益州城富商最多的地方。

  新府尹来的第一天就是把这些地方修正出来,因此挖到了不少金银。

  新府尹虽然眼红但是不敢起贪念,便派人将挖出来的金银都被一件不漏地上报。很快朝廷就派了使者传话,说因为益州城元气大损,这些没有主人家的钱财就用来做益州城的复建。

  “那个小厮说的住处就是这里吧?”一个人问道。

  六坊左手边第一家,应该没错。虽然墙看起来新一块旧一块脏脏的,但是如今有住的地方总好过前几日风餐露宿。

  其余的人点点头,你一言我一语进了屋子。

  这处房子不算大,去差役那里报备了之后就登记给了他们。

  “这地方真不错……”

  “这里有个大通铺!”

  “那这房子就是我们的了?”

  “里正似乎这么说的,但是一年后要开始交一些钱……”

  说到钱,这些人的话戛然而止。

  “去哪里生钱呢?”众人陷入沉思。

  程宪掸了掸袍子,说道:“我出去看看。”

  其余人点点头,他们本是良县的乡亲,地动后眼睁睁看着洪水席卷了村子。全靠程宪指点从村子里出来跑到山上,好不容易才救出了这十五个人。

  程宪以往在大家看来就是个书生,但是这些日同吃同睡接触下来,发现他似乎比一般书生“灵活”一些。

  程宪整了整衣衫,抬脚上街去。

  益州城对于程宪来说是陌生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他生在良县长在良县鲜少出门,唯一能看到的世界就是书中的世界,那些书都是很珍贵的,不过都被这场地动毁掉了,唯一揣在怀里的论语,也因为救人时不注意掉进了洪水里。

  不过没关系,书里的内容早已读了千百遍,他可以倒背如流。程宪自我安慰道。

  但是还是要谋生啊,在山里可以挖野菜吃野果,在城里又该如何呢?

  程宪不知道,他只是一介书生。

  带着些许忐忑,他走上了益州城的街头。

  “你说张三郎君?咦?你是今天被救的啊,难怪你不知道……”

  “张三郎君可是个大善人,带着益州的百姓逃离水神的惩罚……”

  “……是海州张家的人呢……”

  “什么?你连海州张家都不知道?”说话的人一幅大惊小怪的样子,全然忘了自己也是最近才知道张津是海州张家的人。

  “那万盛钱庄你听过吧?”

  万盛钱庄?那大周的人没有没听过的,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知道,万盛钱庄是唯一可以和进奏院比肩的民营钱庄。

  程宪一脸惊讶,还是个商人家的?

  “张三郎君就是万盛钱庄那个张家的……”那人继续说道。

  一个商人……原来也能这么……大公无私么?程宪有些反应不过来。出身微寒没有见识的他对于商人的印象停留在“重利轻义”上,有些难以理解别人口中的张津。

  “老田!还闲着呢!衙门来了一批麦种,正在登记分发呢!去晚了可没机会了!”有老汉一边冲这边喊,一边拔腿往衙门跑。

  “老田”一听顾不得和程宪说话,连忙跟上。

  发麦种?那看来是要慢慢恢复耕种了。程宪想,也许自己也该去跟屋子里的人说一声,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何况春种就快过去了。

  程宪回去时,就被告知屋子里已经有人去了,不仅如此还有人拿了一张公文。

  “方才有个差役挨家挨户发的……”那人补充道。

  程宪拿起公文看了一眼,是说麦种的事,只要想领都可以领,不需要钱,但是会登记在册,申请了麦种还可以申请耕地,也是免费的,但是等秋收时要交四成粮食上来。

  此外还有公文批示买麦种动用多少钱,给了谁,以示清明。

  毫无疑问提供麦种的就是张家,价格么……程宪没有务过农,也不知道价格是不是正常,不过想来既然府里发下来的公文既然敢写,必然是正常的价格。

  倒没有免费提供麦种。程宪心想,罢了又笑:那可真成了“圣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