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高风



  顾瑜这几日都在屋子里埋头苦看医书,没有闹着要去山南道查看疫情,这让顾宅的人放心不少。

  几日的时间也足够山南道的奏折递上来了。

  前有地动,中有洪涝,后有瘟疫,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这个年过得有些艰辛。

  山南道的奏折上来的时候朝中反而没有叫嚣着处置府尹和父母官,朝中的大臣都有种心累的感觉。

  但是事情还是要做的,现在不发落也只是因为大局无法发落,当务之急又从赈灾变成了防疫。

  “边防减员要加快了。”沈渊喃喃道。

  疫情和地动死伤的数量一日日报上来,触目惊心。而且这数字还是已知的,未知的有多少,更是让人心头一重。

  这不仅仅意味着人命,更意味着户部的支持需要更大力度。

  地动尚且未解决,疫情又来,剑南道还未平息,山南道就遭了重,一时之间沈渊的头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白了又白。

  “或许该给沈相公送一罐青丝来。”有王充的人调笑道,但并没有人附和。

  大周如今这般面目是王相公不愿意见到的。

  “疫情牵扯太麻烦了,太医院的怎么说?”王充问陆逊。

  “太医院院正已经身先士卒前往山南道了。”陆逊答道,“随行还有太医院御医十数人。”

  王充倒是有些惊讶:“李院正这么高风亮节?”

  日常老老实实不声不响的几十年了,谁想到一大把年纪还奔赴疫情前线,这可真是有些拼命了。

  “说是跟圣人自请才去的,但圣人恐怕正有此意。”陆逊使了个眼色。

  李淳算是太医院的中流砥柱了,这样的人都解决不了疫情那恐怕只能……

  焚城这种事一旦发生了,想要在史书上没有痕迹绝无可能,圣人一心要做明君,自然是希望手下的人可以制服灾情。

  “那太医院没人了?”王充心道不好,万一疫情感染到京城怎么办?

  “院丞和五六位老太医还在。”陆逊答道。

  圣人只是急了,又不是糊涂了,自然不敢把所有太医都派出去,太医院还是要留几位有本事的太医以备不时之需。

  该出城的被派了出去,京城便开始戒严了,与此同时各州府也收到命令戒严了。

  已经赶到山南道的张津也不得不被困在城里。

  “三郎君,外边说城里有人有感染疫症了。”小厮大惊失色跑进门,然后就看见屋子里多了个陌生又面熟的年轻人。

  张津收起手边的信,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既是回答小厮,又是回答屋子里的陌生人。

  信是顾瑜写的,问他到了哪里,如果没有到蜀郡就快停下,剑南道办法了瘟疫,一路感染到了山南道。

  来救助蜀郡是她的主意,所以顾瑜很怕张津因为她感染上瘟疫。

  但是送信的刘起如今也到了山南道,不用张津回信顾瑜就能接到消息。

  但是张津还是一板一眼铺了纸笔写了回信。

  “我这样健硕你也看到了,回去如实告诉你家主人,让她宽心。”张津将信塞进信封里,递给了刘起。

  刘起随便瞥了一眼张津,心想一个书生好意思说自己健硕,分明他这样的才叫健硕。不过看破不说破,何况这位张郎君这样说也是为了娘子不担心,因此刘起没有反驳他,收了信一眨眼的功夫从屋子里消失了。

  一旁的小厮看傻了眼,连声惊呼:“三郎君这是谁?好厉害的武功!”

  张津没有回答他而是拿食指戳了戳他的头,问道:“家里随行的人呢?都安排下了吧,最近不要走动。”

  小厮也不去追究方才的问题,老老实实答道:“已经叮嘱了,三郎君放心。还有您做的……口罩,也分下去了。”

  “告诉他们勤洗手少活动多通风了吗?”张津追问道。

  “说了的,郎君放心。”小厮不厌其烦地回答。

  但张津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可是“瘟疫中心地带”,做了这些现代措施,恐怕也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也许该想个办法告诉府尹基本的防疫措施……”张津自言自语道。

  “恐怕不行,官衙如今都封闭起来了。”小厮说道。

  既是以身作则,也是自私惜命。毕竟谁知道街上的人谁被感染了瘟疫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