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减编



  海州造纸的事在几天后随着刘起带回来的信传进了顾瑜这里。

  “看来蜀郡的灾事可以稍减压力了。”刘起一边说着一边观察顾瑜的脸色。

  从蜀郡出事起还是蜀郡出事前来着,娘子的神情便开始郁郁。虽然以往也会偶尔透出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深沉,但那只是偶尔,现在几乎日日都不得开心颜。

  希望这个好消息可以让娘子开心一点吧……

  顾瑜收起信纸,神情没有任何好转。

  “虽然稍减压力,但是死亡和损耗还是在……朝堂上怎么说?”顾瑜问道。

  “朝堂的事咱们不知道详细,不过沈相公似乎提了什么惊世骇俗的奏请,一连三日都被关在沈府。”张裕低声答道。

  惊世骇俗的奏请?顾瑜看向了张裕,那是什么?

  “好像是要著大钱……”张裕说着。头更低了一步。

  著大钱?皇帝糊涂了?

  如果是著大钱,那……张家可不好了,不止是张家,整个大周的经济都会动荡。

  “娘子,这事很危险吗?”张裕忍不住抬起头问道。

  顾瑜点了点头:“确实很危险。”

  原本著十个钱的铜板做了十几个或者二十个,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不是没有人干过这事,在她家乡就有一位“仁善”出名的君主,因为国力问题不得不著大钱,但是只能解一时之困,对后期影响太大,亡国未必没有经济的原因。

  但愿当今圣人不要走“刘皇叔”的后路。

  顾瑜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圣人怎么说?”沈渊的书房里,沈渊急迫地追问刚下朝的崔元。

  “圣人今日朝堂没有说话,只封赏了白马寺的渡会大师。”崔元答道。

  “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封赏……”沈渊喃喃,天要亡我大周?

  崔元也是叹了口气。自然是要封赏,自从前些日子天街祭祀以来,圣人就时常召见渡会大师,两人卧坐谈佛,圣人的梦魇也被清扫,更是将渡会大师奉为上宾。

  沈渊自然也知道圣人梦魇的真相,不好提及。

  虽是宁王先下的手,但奈何圣人心中有愧,只是不晓得那位渡会大师是如何解得陛下心结……

  “不要岔开话题,说著大钱的事。”沈渊意识到思绪被崔元带偏,没好气地提醒道。

  “今日朝堂里只有王相公的人在,而且议论纷纷举了前人的典,圣人对此事未开口,可见不愿意著大钱。”崔元小心翼翼地回答。

  不愿意著大钱?那蜀郡灾情怎么办?户部根本没有那么多银钱人力……虽然著大钱弊端很多,但他权衡再三,大周之前国力鼎盛,虽然边关战事不断但是顾淮这些年领导的军队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国库富足所以他才以为灾事只是小事皆在他掌握之中。

  蜀郡灾情这一记耳光来得太严重,把他也打蒙了,不得不提出著大钱这个馊主意。

  但是如果不著大钱,蜀郡便是连这燃眉之急也解决不了了。

  难道他就要因为这场天灾被打倒?不!不行!

  “你……想办法走走全福的路子。”沈渊咬着牙说道。

  全福?那个太监?崔元一脸惊诧,但没有轮得到他呆滞多久,沈渊的眼神催着他领命告退了。

  全福是谁崔元自然清楚。圣人身边的太监,但又不仅仅只是个太监。

  实际上全福在宫里什么也不做,他的天地在宫外——他是陛下的耳目。

  圣人信任他,所以之前也有人想结交全福,但是都被拒绝了,死缠烂打的甚至第二天就被圣人寻了由头贬黜了。

  圣人的意思很明显,他的人只有他能用,别人是不能用的。

  于是大臣们便不敢走全福的路子了。

  沈相公此次让崔元找全福,崔元也很发愁。但想到他和沈渊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便说服自己的恐惧想办法接近全福套话。

  全福倒是不藏着掖着,简明扼要地提点了崔元。

  “沈相公不是还可以让兵将卸甲归田么。”全福似笑非笑地丢下这句话,便让人请走了崔元。

  “圣人这是卸磨杀驴啊……”听到崔元带回来的消息,沈渊不由地后退两步,险些跌倒。

  卸磨杀驴?崔元低着头用余光瞥了瞥沈渊,心想:沈相公真是气糊涂了,居然骂自己是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