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节 雪后隐患-第2/3页





    原因是秋收的时候,苞米从山上运到家里,那时候的收购价格是八角六分,在当时算是最高的收购价格,村里很多人都看好了这个价格,直接卖给粮食贩子,而且马上点钱,按理说卖了就卖了,钱一到手,心里也就踏实了,省得还要折腾一冬,又晒又盖的,掉秤就不说了,还得天天看着,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可是,胡大海这人愚笨也就算了,可他的脑袋还一根筋,跟榆木嘎嗒一样不开窍。他认准的事情就一条道跑到黑,即使钻进了死胡同里面撞破南墙,却连个弯都不拐。也不知他着了谁的道儿,说苞米还得涨价,留到年前,能涨到一元钱一斤。这话他也信,结果,满院子的苞米被大雪埋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把他折腾得筋疲力尽,他还在做梦。

    常言说:“听人劝,吃饱饭!”可是胡大海为了等玉米涨价,偏偏固执己见,结果,苞米的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降了下来。看见村里的人,一车连着一车,把苞米运走,他却纹丝不动。很多人都来劝他,可是他就是不听,结果等来等去一场空。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把院子里面的苞米全都卖掉的话,也许还能多卖点儿钱,现在可倒好,存了一冬的苞米,让他心灰意冷,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这一等就是小半年,眼下马上要过年了,院子里面这个小山一样的玉米垛,不光被风抽干了水分,连鸡刨狗蹬的糟蹋,玉米的价格非但没有上涨,还累累掉秤。他每天满大街溜达,有时候,还站在村口,望着那条四通八达的乡路,却没有发现有一辆大车,是进村里收苞米的。要说他现在后悔当初没有把苞米卖出去,那也是他自找倒霉的。

    现在,他天天被后老婆逼钱,整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无奈,村里没有收苞米的,他又不能雇车外卖,只好天天在家坐卧不安地等着。后来的老婆天天吵着朝他要钱,他却捂着空空如也的腰包束手无策,弄得他连去彩站打彩票的心思都没有了。他现在的境况,应了那句老话:“王三公子蹲庙台,被逼所累呀。”

    夜里的这场大雪,又给他增加了很多的烦恼。因为这场大雪封闭了村子与外面的通道。究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的玉米虽然丰收了,但是玉米的价格却连连下降,甚至低于往年的价格,村民们都非常失望,家家户户都在观望。可是越望越没有希望,最后都变成了唉声叹气的绝望。

    前些日子,村子里面也有小贩前来收购玉米,可是每年玉米八九毛钱一斤的收购价格,今年却被小贩压到四五毛钱一斤,如果这样一算,工钱白搭就不用说了,农民们连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挣回来,加上杂七杂八的雇工费,加起来一算,村民们一点儿也没有奔头。经细心的村民们一算,那些颗粒饱满的苞米,竟然被贬得连烧柴的价格都不如。

    眼看就要过年了,村里有的人家连年货都办不起。玉米卖不出去,对年吃年用的村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有些村民,家里有底,还勉强能挺过去,有些村民,年吃年用,只能是坐吃山空了。猪往前拱,鸡往后刨,虽说居家过日子,各有各的套路。可眼下最悲催的事情,就是粮食丰收了,却卖不出钱来。俗话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村民们现在面临的境况,也实在是令人担忧。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人,谁也不肯傻到把一年血汗低价出售给粮食贩子。他们等啊,等啊,等得头昏眼花。眼看直补都快发下来了,玉米的价格还是迟迟没有上涨。看样子,这个春节,家家户户恐怕都要捧着空饭碗过年了。

    村民无法面临这样的粮食价格,望着封仓入库的粮食,他们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人们就盼望着玉米的价格能有好转,村子里面有很多人家,都迫不及待地等着钱用,他们就像盼子孙儿女一样,望眼欲穿地盼着玉米价格上涨的好消息,可是他们等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苞米的价格涨不上去也就算了,可是那些低价收购收玉米的车辆,也不来村里光顾。没办法,大家只好把堆积如山的玉米垛,用苫布囤积起来,天天苦苦等待有人进村收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