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结拜(1)-第2/3页





      王元说:“阳山的风光那是好的很赞。不过结拜那倒不用去那里,有点远,麻烦。”

      可乐说:“有车,怕什么,结拜不光是大家成了兄弟,也要开心对不对?再说,我们不去阳山,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地方啊。”

      王元说:“我对在哪里结拜,是无所谓的。只是怕在外面结拜,有人来打扰我们就不好了。”

      可乐说:“那就等海子他们来了再决定吧。”

      王元跟可乐说,结拜最最重要的是如下三件事:

      第一,序年齿。就是按年龄排座次,这是第一重要的。只有排了座次,才能决定兄弟里的先后关系,这个结拜里面就有了中心,那才会稳定。

      序年齿的形式是“金兰谱”,就是换贴。

      “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或者大家共同认定的标准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签名。上面当然要有各人的出生日期,生辰八字。

      不过对于帮派社团来说,往往更看重贡献,最重要的人才能当老大。比如水浒里的宋江。

      可乐说:“海子虽然年龄小,但他要当老大。”

      王元说:“这是自然。”

      第二件事是拜关公。

      然后“歃血立盟”,?结义者必须是奇数。

      第三就是要有誓词。

      王元跟可乐说:“除了这三条,还要定一个具体的纪律,因为誓词虽然好,可是没有可执行性,没办法操作。

      可乐说:“就按你说的办。反正大家都同意了,我们可以先把一些小事准备起来。”

      吃过午饭,可乐与王元到南禅寺去请了香、烛,因为南禅寺是无锡的大庙,都说灵验。回头又去荡口古镇去请关公像。

      荡口古镇有一座关帝庙,位于北仓河旁,也不收费,这让可乐和王元觉得奇怪:大家都在向钱看,现如今还有不收费的地方?

      庙的门口树立着一尊关公雕塑,高大、威武,栩栩如生,令人敬畏,白脸的关平、黑脸的周仓侍立两旁。

      可乐与王元两人都佩服关老爷,在外面就先给关公磕了头。

      荡口关帝庙,原名叫义盛庵,是由明朝举人华祖勤始建于万历年间,随后更名为汉寿亭侯庙(即关帝庙)。

      王元说,关公还是武财神。

      关公是忠义的象征,这可乐知道,可关公是武财神,受到老百姓的焚香礼拜,可乐就不知道为什么了。

      王元就告诉了可乐这个原由。

      《三国演义》里说,关羽因老家那里恶豪倚势凌人,于是杀了恶豪后奔走江湖。

      其实,当时关公所杀之人乃解州盐池税吏,原因是关羽将所贩的私盐藏于竹杠之中,被税吏用木棍敲击时发现,税吏借机勒索,关羽不从,斗殴中失手将税吏杀死。从那个时候起,民间有了把获取不义之财称敲诈称为“敲竹杠”的说法。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不为金银财宝所动,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

      到了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位居伽蓝殿之显,商人们更是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据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会算帐,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所以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于是,关公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可乐说:“王元,你书读的真厉害。”对王元佩服的感情,那是从心底里产生了的。

      可乐从庙中的和尚那里请了五座关公像,就按和尚说的一座像2000块,也不还价,可乐一把手就把10000块钱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